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寧5月18日電(林艷華 詹文倩 龍博)“近年來,廣西衛生健康事業特別是緩和醫學得到持續穩步推進,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以社區和居家為基礎、機構為補充,綜合、連續的機構和居家相銜接的緩和醫療服務體系。”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廣西醫學會會長杜振宗17日表示,高質量的緩和醫療服務,為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希望與慰藉,用實際行動詮釋生命的尊嚴與溫度。
圖為活動現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 供圖
當天,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北京協和醫院聯合指導,北京協和醫院緩和醫學中心和廣西醫學會共同主辦的第一屆緩和醫學建設發展大會在南寧召開。大會以“共筑基石 共繪藍圖”為主題,吸引來自國內外的緩和醫學專家、學者及醫護人員300余人與會,共商新時代緩和醫學的發展大計。
據悉,廣西是全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較早的省區之一,預計到2025年底,全區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1000萬人,人口老齡化率將達20%以上。民眾對生命質量的追求日益提高,緩和醫學已成為醫療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安寧療護服務管理和技術指導中心成功掛牌并有效運行,南寧、桂林、欽州作為國家安寧療護試點城市各建成1個安寧療護中心,其中南寧市、欽州市已實現安寧療護病區設置縣級全覆蓋,累計為3800多名終末期患者提供高質量的安寧療護服務。
杜振宗表示,緩和醫學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是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是醫學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當前,基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廣西緩和醫學面臨著政策體系尚不完善、保障機制有待健全、人才隊伍建設亟須加強、社會公眾對緩和醫學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不高、傳統觀念亟待轉變等挑戰。廣西將持續強化體系建設、優化創新服務模式、不斷夯實發展基礎,逐步形成具有廣西特色的緩和醫療服務模式和標準體系,推動全區緩和醫療工作實現均質化、專業化、規范化發展。
圖為簽約儀式。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 供圖
在開幕式上,北京協和醫院緩和醫學中心主任、主任醫師,中國健康管理協會緩和醫療分會會長寧曉紅教授首次發布《緩和醫療與安寧療護定義中國專家共識(2025)》《緩和醫療癥狀控制》新書、緩和醫學學科建設論文及實踐案例集等重要學術成果。會上還啟動了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協和醫院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三方協同合作的“緩和醫療專業人員培訓示范推廣項目”。
此次大會分別從政策、學科建設、多學科協作等角度,探討了中國緩和醫學的機遇與挑戰。大會還特邀美國麻省總醫院埃里克·路易斯·克拉考爾教授、新加坡陳篤生醫院梁涵宇教授等在緩和醫療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分享國際緩和醫學的發展歷程及對中國的啟示。
寧曉紅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緩和醫學不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未來,我們需要在學科建設與人文關懷的雙軌驅動下,推動緩和醫療高質量發展,為患者提供更有溫度的醫療服務。”
此次大會為緩和醫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寶貴的交流平臺,凝聚學科發展的共識。(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