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古籍、漫游豪華郵輪、制作迷你旗袍、用噴槍給汽車“換衣服”……5月16日,2025年上海職業教育活動月啟動儀式暨上海市“星光計劃”第十一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簡稱“星光大賽”)開賽式在上海市信息管理學校舉行。這些都是今年的上海市學生職業體驗活動為廣大學生們準備的精彩“禮包”。
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榮華為職業教育活動周十年貢獻獎獲獎者頒獎
今年上海的職業教育活動月以深化建設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為引領,將2025年上海市學生職業體驗活動與上海市“星光計劃”第十一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以下簡稱星光大賽)協同舉辦。
400多個職業體驗,5萬個體驗名額,孩子們沉浸式感受職業魅力
“這個好有趣!我好像在三維動畫里奔跑!”來自崇明的二年級學生陳同學被上海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校的“趣闖虛擬時空——異次元動畫大冒險”體驗項目深深吸引,眼中閃爍著光芒。這個全息投影裝置構成的場景科技感十足,正是學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核心課程的實景化呈現。陳同學受《哪吒》電影的啟發,前來體驗這一項目,當他站在攝像機前好奇探索,他的身影立刻就被“吸入”了三維卡通世界,在云霧繚繞的仙山之中,動作捕捉系統精準復刻他的奔跑、跳躍、揮手等動作。陳同學的家長表示:“這樣的體驗讓孩子對數字媒體職業有了具象認知,比單純說教更有意義。”
在上海市第二輕工業學校,孩子們在體驗“aigc繪畫·哪吒2之魔童鬧海”項目。劉曉晶 攝
在今年的上海市學生職業體驗活動中,70余所中高職院校提供400余個職業體驗項目,為全市中小學生提供超過5萬個體驗名額。在上海第二輕工業學校,“‘添香令’國風人物——書香門第入校園”“我的時尚甜品塔”“未來職業探索者——ai數字人”“智能機器人工程師”等6大職業體驗項目讓學生們沉浸式感受不同職業的魅力。例如,在“未來職業探索者——ai數字人”項目中,前來體驗的學生要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探索數字人技術的核心原理,掌握數字人制作與內容創作技能,同時結合新聞播報場景,培養創新思維與職業實踐能力。又如,在“智能機器人工程師”項目體驗中,學生們要聚焦于人工智能、大模型與機器人領域的前沿技術應用,借助coze平臺搭建智能體,并與機器人進行對接,從而實現精彩絕倫的舞蹈表演以及自然流暢的對話交流互動。而在“‘添香令’國風人物——書香門第入校園”項目中,體驗者要以我國國風人物造型來呈現書香弟子的高雅舉止行為,通過凝駐翩翩顏彩與中國人特有的風雅生活方式——“制香”,來打造學生們在書房焚香讀書,謹記孔夫子所言“每日三省吾身”的場景。
在上海市第二輕工業學校,孩子們在體驗“我的時尚甜品塔”項目。劉曉晶 攝
據上海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校(上海新聞出版教育培訓中心)黨委書記、校長黃彬介紹,作為對接上海“3+6”新型產業體系的重要實踐,今年學校的職業體驗日活動實現了全方位升級:突破校園圍墻,在悅悅書店設立分會場,打造“校園教學+書店實景”的雙場景體驗模式;精心設計六大特色項目,以ai賦能,將前沿科技與古法造紙、榫卯工藝等非遺文化有機融合,共吸引了近800名中小學生。
在上海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校,孩子們在體驗“靈珠榫語?哪吒寶盒——當千年榫卯遇見ai哪吒”項目。臧鶯 攝
在“靈珠榫語?哪吒寶盒——當千年榫卯遇見ai哪吒”項目現場,學生們可以打造出一套由環保紙板構件組成的創意拼裝寶盒。寶盒通過ai設計哪吒圖騰,經激光切割技術制作構件,無需任何工具即可完成拼接,體現環保、交互的現代包裝理念。據了解,該項目巧妙結合國家級非遺榫卯技藝與現代包裝設計理念,設計緊扣包裝行業新趨勢,采用“傳統技藝數字化—智能設計實體化—文化ip潮流化”的創新路徑,也是包裝設計與制作專業《包裝結構設計與制作》課程中“傳統榫卯數字化重構”的教學成果。
在上海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校,孩子們在體驗“古紙新韻,探秘千年非遺造紙術”項目。臧鶯 攝
而在悅悅書店分會場,“指尖傳非遺?纏花綴書香”——非遺纏花書簽創作職業體驗工坊也吸引了不少體驗者和閱讀者。在這里,體驗者化身“非遺文化傳承人”與“書簽設計師”,從纏花基礎技法學起,纏繞出梅蘭竹菊等傳統紋樣為圖案的書簽。“這是送給媽媽的節日禮物!”小體驗者的成就感溢于言表。“國韻書香——古線裝筆記本制作”項目同樣引人注目,體驗者需親手完成古籍裝幀核心工藝——四目古線裝,用針線沿書脊四孔進行“回環式”縫制,最終制成一本傳統線裝本。
“前沿化的職業體驗項目、多層次的體驗模式生動詮釋了學校的教學與育人理念。”黃彬強調,這種“教育賦能產業,產業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環,不僅為新聞出版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人才支撐,更讓廣大青少年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到職業教育的獨特魅力,在匠心傳承中激發創新潛能。
活動現場,學生們參與“智造產線探密營” 職業體驗項目
職業教育“星光閃耀”,向“就業與升學并重”轉型
星光大賽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上海市民辦教育發展基金會主辦,共設106個賽項,其中學生組設96個賽項,教師組設10個賽項。近百所職業院校參與初賽,6000多名師生進入決賽,參賽人數和賽事覆蓋面創新高。
據介紹,本屆星光大賽從比賽形式、賽項設置、參賽方式等諸多方面展現出新形態。大賽堅持面向人人、面向創新,部分賽項從個人賽調整為團體賽,比賽形式從技能展示升級為綜合性技能操作與展示講解相結合。同時,本屆大賽堅持面向產業、面向智能,增加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匹配的相關賽項,推動更多參賽項目對接生產車間、貼近產業,促進完善區域聯動、政行企校協同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新機制。
“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如今,職業學校的辦學定位已從傳統的‘就業為導向’轉變為了‘就業和升學并重’。”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校長張偉罡告訴記者,因此,本屆星光大賽的一大特點是,考評標準由80%的技能和20%的綜合素質組成。他表示:“學校的訓練策略也相應發生了變化,除了關注學生的技能水平,還會注重培養學生的材料整合能力、數字化呈現能力和演講能力等綜合素質,這些既符合用人單位需求,也符合學生自我發展的要求。”
情景講述《星光點亮夢想》
此次活動月啟動儀式暨星光大賽開賽式,集大賽、展示、觀摩體驗活動等為一體,情景講述“星光起航-成就未來”“星光領航-技能桂冠”的精彩故事、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金牌作品《流光》的唯美展示,以及對企業家、校長的紀實采訪,折射出制度供給更加充分、條件保障更加有力、產教融合更加深入的上海職業教育發展新成果。
世校賽金牌作品展示:舞蹈《流光》
此外,活動現場還設立了“無人機安防巡檢技術及地面機器人操作體驗”、“迷你智造工廠-工業機器人智能產線”等14個融合人工智能與科技力量的職業體驗項目,通過沉浸式實操演練、趣味化場景模擬和可視化成果展示,讓社會各界直觀感受到上海職業教育緊跟科技前沿的創新實踐、人工智能賦能職業教育的發展探索,以及職業教育在數字化時代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的突破進展。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任周亞明,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趙震,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榮華,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蔣紅,徐匯區副區長王志華等出席活動。
除標注外,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關注 :請點文章主標題下“ 東方教育時報”
或查找搜索公眾賬號
=== 從教育的視角看社會 | 從社會的視角看教育 ===
上觀號作者:東方教育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