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流量至上的時代,某些網紅為博眼球無所不用其極,但無底線炒作終將觸碰法律與道德的紅線。近日,備受關注的網紅 “柴懟懟” 因惡意碰瓷胖東來,不僅惹了一身的麻煩,如今其名下 600 萬元資金也被依法凍結,再次引發全網熱議。
一、事件過程
今年 4 月初,擁有 28 萬粉絲的玉石博主 “柴懟懟”(溫州某珠寶公司運營者)在社交平臺連發多條視頻,指控胖東來商超 “以低成本玉石高價牟利”,稱其幾百元成本的玉石售價高達數千甚至數萬元,還宣稱 “胖東來三萬元的玉石品質不如其他商家三千元產品”,諷刺消費者交 “智商稅”。
面對突如其來的抹黑,胖東來迅速反擊。4 月 5 日,胖東來發布侵權處理公示,指出 “柴懟懟” 言論缺乏數據支撐,涉嫌商業詆毀,并擬起訴追責 500 萬元。4 月 8 日,胖東來公布詳細數據:2025 年 1-3 月和田玉銷售額 2190 萬元,毛利率僅 20%,占集團銷售額的 0.34%,珠寶部綜合毛利率為 15%-16%,用事實擊碎 “暴利” 謊言。
二、輿論升級
“柴懟懟” 此后不僅未收斂,反而變本加厲。他在后續視頻中顯露出地域偏見,直播質疑胖東來偷稅漏稅,甚至揚言要在其門店對面開設玉石店競爭,引發網友強烈反感。4 月 25 日,胖東來以 “商業詆毀” 和 “名譽權侵權” 正式起訴,案件在許昌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
三、開始反擊
進入 5 月,事件持續發酵。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親自發聲,稱若此類行為不受處罰將關閉企業;“柴懟懟” 則回應要求胖東來退還貨款,態度強硬。5 月 3 日,抖音平臺下架其 29 條侵權視頻,限制投稿權限一個月;5 月 5 日,“柴懟懟” 通過媒體辯解,卻被網友痛斥 “洗白無能”。
河南南陽鎮平縣石佛寺鎮的玉石商家成為輿論的關鍵轉折點。一位玉商博主揭露,“柴懟懟” 標價 1880 元的和田玉手串實際產自石佛寺,成本僅 10 元,且其售賣的玉鐲存在染色問題,商品描述中竟標注 “介意染色勿拍”,引發軒然大波。這一爆料徹底暴露其 “打假” 面具下的虛偽與貪婪。
與此同時,“柴懟懟” 的過往劣跡被扒出:曾賣染色玉鐲、祛濕茶虛假宣傳,公司被曝稅收異常,甚至涉嫌故意傷害罪。
5 月 17 日,胖東來多位高管公開回應,稱其 “毫無做人底線”,并強調 “胖東來人絕不妥協”。根據胖東來曬出的民事裁定書,該公司對幾名被告名下600萬元銀行存款或同等價值的財產提出了保全申請,并獲得法院支持。
四、個人觀點
事件中,網友一邊倒支持胖東來。社交媒體上,柴懟懟碰瓷胖東來等話題持續發酵,網友痛斥其 “蹭流量無底線”“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官媒也呼吁 “依法打擊亂‘懟’”。
“柴懟懟” 的翻車暴露了部分網紅 “流量至上” 的畸形價值觀。當 “打假” 淪為博眼球的工具,當謊言被包裝成 “正義”,最終傷害的不僅是企業,更是整個行業的公信力。網紅作為 “準公眾人物”,其言行具有天然的傳播放大效應。建議可將此類行為納入 “劣跡名單” 監管,限制其商業活動與平臺權限。這不僅是對個體的懲戒,更是對整個行業的警示:流量紅利終會消散,唯有誠信與底線才能長久立足。
在流量時代,任何試圖通過踐踏法律與道德獲取利益的行為,終將反噬自身。胖東來用透明與擔當贏得尊重,而 “柴懟懟” 的 600 萬元凍結,不過是這場鬧劇的序章 —— 法律的裁決,才是真正的終局。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社會新聞,分享市井生活和美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