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邊關情
講述:董治文;整理:劉光福
我叫董治文,陜西省榆林市橫山區,1969年應征入伍。入伍后被分配在162團特務連,兼習報務員,報務員。
講述者董治文
1971年8月從榮哈到貢當,繞道從昌果到貢當1營營部,在貢當休息一晚上,第二天營里派人把我送到二連駐地汝村從事報務工作。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從貢當營部到汝村途中,翻越剎拉山的時候,手腳并用爬著走。到山口以后往連隊走的時候,看見營房不遠,但還得走幾個小時,才能到達連隊。
從我入伍到退伍這段時間的經歷對我來說難以忘懷。到1972年7月,我就離開了汝村調回通信連,在回榮哈途中路上,夜宿鴿子洞一晚上,那天晚上有點緊張,有些害怕,回到通信連。
1973年春季大雪災,那一次下雪特別大,平地積雪2、3米,在我這一生中,見到是最大的一場雪。
二營六連駐地遭到大雪崩,營房被沖毀,有20多名干部戰士被大雪掩埋,我連袁玉光指導員帶領電臺及戰士20多人參加抗雪救災。挖出來的遺體運回來停在團部大禮堂內停放著,看著那一具一具遺體,年輕的戰友把寶貴的生命獻給邊關,看著他們的遺體,心酸的淚水止不住外流。
馬拉山公路被大雪封堵,車輛不能通行,團后勤倉庫沒有主副食,部隊指戰員面臨斷糧斷炊,吉隆縣政府機關及人民群眾也面臨饑寒交迫。內地空軍部隊往吉隆縣運送物資,在榮哈選擇一塊空曠地方,用紅布和紅色格子布在地面鋪設作為空投標志。
我當時在電臺搞無線通訊,在現場架設電臺,直接與飛機上聯系,呼叫空軍空投物資方位,空軍按照聯系方位投下各種救援物資,團里干部戰士運回主副食等救災物資,使部隊指戰員和人民群眾度過難關。
這是我終身記憶最深刻的一件事,也是最不能忘記的一件事。
1975年退伍以后,還經常夢見在部隊生活的環境,還是在西藏部隊情結難以忘懷。今后如果身體條件允許,我還想回到第二故鄉看一看。
(注:根據董治文同志2023年12月28日,在陜西省西安市唐城賓館二樓會議室,受邀接受采訪錄像錄音講述及老兵座談會筆記綜合整理部份內容)
(注:本文插圖均由作者提供)
- 作者簡介:
劉光福:籍貫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1972年12月入伍,在西藏日喀則邊防服役16個春秋,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副連職干事,連政治指導員,駐崗巴縣56206部隊副部隊長轉業返渝。轉業就職于重慶市石柱縣建設銀行支行至光榮退休。“青春無悔、賦閑懷舊”,律詩、隨筆等“思念戰友,追憶邊防”的真情流露,被軍地友人廣泛稱贊……
作者:劉光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