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結婚生娃意愿越來越低,二手房庫存沖破天際,新房市場待售面積越來越多……都知道房子跌多漲少,但沒辦法,年輕人要結婚,娃兒們要讀書,這些的前提都是要有房。
可市場跌巖起伏,今明兩年買房究竟該如何選擇,才能穩賺不賠,不踩坑呢?
前幾天有中介不小心說漏嘴,給出了一個超實用的七字口訣:買舊、買大、不買三。
別看只有短短七個字,他卻能幫助你巧妙避開諸多購房陷阱:
.01
買舊,即買大城市的核心區
李嘉誠曾多次強調,買房一定要看地段,核心區的房子,哪怕是老破小都比郊區的新房強。畢竟有三張王牌做強力支撐:
1、生活便利
核心區區域的房子,500米生活圈中,地鐵+商超+醫院+教育全覆蓋,這種社區模式,不論是上學還是上班、逛街社交,都能在附近輕松搞定。
2、資源稀缺更抗跌
核心區域土地資源更稀缺,這些城市心臟的土地資源,就像陳年茅臺——越老越金貴。2025年成都成華區一宗地的成交,溢價高達51%。2024年北京二環內老破小平均價格和逆勢上漲2%,郊區卻一路走低,跌幅高達 8%。
不管市場如果風云變幻,處于核心地段的那些房子,一直保持著穩定態勢,極少受到外界因素的過多干擾。
3、拆遷機會更多
今年住建部已經明確“留改拆”三管齊推進,這一措施的落地,預示著核心區改造工作將提速。
接下來,大城市核心區老房子的拆遷改造機會更大,對于老房業主來說,說不定哪天就列入拆遷實現巨額財富,比如當年廣州越秀區的老房拆遷,補償價是當年市場價的42倍,這種機會是其他區域遙不可及的。
.02
買大:即買大房子
如果預算充足,寧愿買大不買小,這也是基于置換成本考量:一次選擇,終身受益。
有很多人買房總喜歡先買小戶型過渡,等到將來的時候再置換大戶型。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買大不買小的策略更具前瞻性,因為小房換大房代價驚人。
簡單算一筆賬,首套房總價200萬,5年后置換總價400萬的大戶型。賣房時,中介費、稅費各項成本支出10萬。
再買時,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利率上浮,算下來光利息就要多支出50多萬。再加上小房裝修折舊,當初投入20萬裝修,5年后殘值還不足5萬。一賣一買,小房換大房算下來,成本起碼多掏上百萬,遠超直接購買大房的價差。
老同學年前買的現小房,裝修時多掏20萬,現如今生二胎+父母來照看娃,根本不夠地方住,于是打算置換大戶型,去市場走一圈才發現,大戶型都在漲,自家小戶型倒跌了。
如果置換的話,這隱形成本就大了,如果當初一步到位,就沒后面這些事了。
.03
不買三,即三類房子不能買
1、遠郊盤
遠郊房配套不足,入住率不到30%,周邊配套荒蕪,通勤難到懷疑人生。
比如武漢的@莫大叔,前幾年被銷售忽悠買的遠郊大盤,當初開發商承諾學區、地鐵、公交,到現在全部停留在PPT上,附近連地鐵的影子都沒看到,如今價格腰斬都無人問津。
2、概念盤:海景房、度假房、小城市養老房等。
碧海藍天,陽光沙灘,曾經很多人都夢寐以求有一套海景房,家門口就有“詩和遠方”。然而多少被忽悠去銀灘買海景房的,有多少不是后悔莫及。實在是買來沒法住人,潮濕,風大,還時不時刮臺風,不用多久,家具發霉,陽臺欄桿搖搖欲墜,有些人買了海景房空置在那里幾年,房子不住人都爛成什么樣了。
度假房就不用說了,有多少人買個度假房長期居住的?還有養老房,一開始老人還愿意去做,到后面老人就不愿意去了,小地方的養老房只適合旅居住一段時間,根本不適合長期居住,醫療配套人文都跟不上,最終買了都是閑置。
3、三四線城市的超高層
超高層房子光電梯這一項,就可以大概率猜測,未來終將淪為貧民窟。你想想,超高層住戶多,每天等電梯就能等的人崩潰,而且這種小區人員密度高,人多的很,噪音隱私全無。
將來電梯老化,最終維修費用就得靠業主自掏腰包,一旦住戶意見難統一,尤其租戶多的樓更難,最終電梯換不了,高樓爬不上去,有點錢的人都不會愿意待。
關鍵這種超高樓層的房子,住的越高逃生就越難,消防云梯最高只到20樓左右,再往上一旦著火,只能聽天由命。而且這種房子一旦老了,將來根本就修不起,也拆不起,如果維修費還收不起,物業一旦擺爛,住戶就只能倒霉。
如果你現在還幻想著買這三類房子用來出租,勸你早打消這個念頭,說不定幾年租下來還不夠維修費。
所以,買房一定要牢記:買舊、買大、不買三,才能不踩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