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第十天,江淮平原的小麥剛冒抽穗苗頭,夜里突然飄起冷霧。早起下田的老張攥緊了袖口,見壟間麥苗葉尖泛著青白,心里猛地一沉。
“前陣子暖得像小陽春,誰能料到倒春寒說來就來?”田埂上聚著幾個老漢,煙頭在暮色里明明滅滅。農技站的廣播昨天就響了:“日平均氣溫連降5℃,正是小麥拔節關鍵期,得防低溫凍害。
”可咋防?
村里王大爺抄著老手藝:“早年咱用草垛熏煙,讓田里起層‘保溫被’,現在還中用不?”年輕點的農戶掏出手機刷視頻,有人說要打防凍劑,有人說該澆防凍水,說法不一讓人心慌。
我蹲田邊細看,發現低洼處麥苗凍得更狠,葉片卷得像旱天的菜葉,心里直犯堵。記得去年鄰村老李沒及時護苗,抽穗期遭凍后畝產少了兩成,這教訓可不能忘。“土辦法不是不管用,”村支書老陳扯開嗓門,“但得配上科學法子——熏煙得選無風傍晚,每畝隔20米堆個草堆,再混點濕土,煙能持久保溫。
”他掏出筆記本劃重點:“澆水要趕在降溫前三天,這會兒地溫低,澆水反凍根;葉面肥得配磷酸二氫鉀,50克兌30斤水,噴頭朝上噴葉背。
”東北種玉米的老把式早有經驗:“咱那疙瘩春播遇霜凍,就蓋地膜加小拱棚,小苗鉆出來像蓋了層暖被。”可江淮多地種的是露天小麥,沒法全照搬,得想更貼地氣的招。
鎮農技員小王背著噴霧器來了:“別慌!現在噴蕓苔素內酯,能激活麥苗抗凍基因,村里合作社備了藥,按戶分!”他蹲下身扒開凍土:“看這分蘗節,只要沒凍黑就有救,抓緊晴天補肥,弱苗每畝追5斤尿素,促新葉長出來。
”田頭漸漸熱鬧起來,老張拉來水泵澆跑馬水,隔壁嬸子挎著竹籃撒草木灰,說是既能補鉀又能吸濕防凍。“都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抽穗期就這半個月關鍵,耽擱不起啊。”老陳望著連片的麥田,語氣里帶著急。
遠處傳來拖拉機突突聲,村里互助隊開著旋耕機幫缺勞力家翻地,說是趁墑情好補種點早熟雜糧,萬一小麥受影響能止損。我瞅著田里忙碌的身影,忽然覺得,老輩傳下的經驗像棵大樹,科學法子就是新枝椏,合在一起才長得旺。
但還有個事讓人掛心:萬一接下來再降溫咋辦?要不要留些備用的薄膜?這得跟大伙再合計合計。
日頭偏西時,農技站又發來提醒:明夜還有霜凍,今晚務必完成第一輪噴藥。老張抹了把額頭的汗,看著自家麥苗漸漸舒展,說了句實在話:“種地就得眼瞅著天,手跟著時節走,缺了哪樣都不成。
”末了他提高嗓門:“今晚誰有空?幫村東頭劉大爺家噴藥去,他家兒子在外打工,老伴腿腳不便。
”田埂上的人紛紛應和,暮色里的腳步聲格外踏實——對付天災,咱農民從來不是單打獨斗。記住嘍:倒春寒來了別慌神,早預警、早動手,苗子挺過這茬,秋里才有好收成!眼下最該做的三件事:噴一次防凍葉面肥、清一遍田間排水溝、備半袋備用草木灰,明早下地就開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