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一低保戶稀里糊涂成了公司法人還背千萬擔保。郭某成59歲,腦梗后遺癥纏身,靠每月200多元低保過活。2022年,村里干部的親戚段某波說介紹門衛工作,月薪3000還包“養老”。
他沒等來看門的活兒,卻被帶去銀行簽字按手印,成了礦產品公司法人。更沒想到,自己還成了一筆1000萬貸款的擔保人,全程稀里糊涂。
直到2024年冬天住院,他才發現低保資格被取消,報銷都成問題。家里人本就清貧,低保突然沒了,日子更難了,這到底咋回事?
信用社說貸款流程合規,郭某成到場簽字,可他連文件內容都沒看懂。一個靠低保生活的病人,哪懂當法人要擔啥責任,這不明顯欺負人嗎?村里都知道郭某成身體不好,為啥還讓他做這種事,背后有沒有貓膩?
低保戶本是需要幫扶的群體,咋成了別人眼中的“擔保工具”?
這事兒擱誰身上不迷糊,簽個字就背上千萬責任,誰能受得了?貸款雖然還清了,但低保說沒就沒,相關部門取消資格有沒有調查清楚?農村里不少老人和病人不懂法律,很容易被人哄著簽字,這種情況太危險。
段某波作為村干部親戚,介紹工作卻搞成這樣,到底安的啥心?信用社審查時,難道沒考慮郭某成的實際情況,他哪有擔保能力?現在郭某成一家陷入困境,責任該誰來負,總不能讓老百姓吃虧吧?
這不是個例,農村特殊群體被“頂名”的事不少,必須引起重視。
有些人盯著弱勢群體不懂行,利用他們簽字擔責,這種行為太缺德。
咱農村人實在,可不能隨便相信“當法人能賺錢”的好事,天上不掉餡餅。家里有老人或病人的,遇到簽字蓋章的事,一定要多留個心眼。
村干部更該把關,別讓村里的困難群眾被外人忽悠,吃了啞巴虧。
金融機構也得反思,審查流程是不是該更嚴格,別只看手續不看人。低保是保障困難群眾的,說取消就取消,有沒有考慮過他們的生活?
郭某成的遭遇敲響警鐘,農村弱勢群體的權益保護不能有空子。
大家說說,這種利用低保戶擔責的行為,到底該怎么整治?遇到類似情況,老百姓該怎么維權,有沒有人能出來幫他們?
希望相關部門徹查此事,給郭某成一家一個交代,也給大家提個醒。農村發展離不開公平正義,不能讓困難群眾寒了心,對吧?關注天氣更要關注身邊事,遇到問題多問問,別稀里糊涂擔責任。
本文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以相關部門調查結果為準,大家多留個心眼總沒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