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行中“優等生”
作者 | 勝馬財經 諸成
編輯 | 歐陽文
2025年一季度,常熟銀行實現營收29.71億元、歸母凈利潤10.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達10.04%和13.81%。在銀行業整體面臨息差收窄、資產質量承壓的背景下,這份成績單彰顯了其作為農商行“優等生”的穩健底色。
雖然凈息差較2024年末下降10BP至2.61%,但仍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資產端,其貸款收益率下降21BP至5.42%,但負債端成本優化成效突出,存款成本率較年初下降19BP至2.01%,活期存款占比提升至19.17%。這種“資產端承壓、負債端改善”的息差結構,體現了管理層在利率下行周期中的主動應對能力,為后續盈利彈性奠定基礎。
小微金融競爭優勢持續釋放
數據顯示,盡管行業息差持續收窄,但是常熟銀行仍通過多元化收入結構與小微金融的深耕,實現了營收與凈利潤的雙位數增長。2025年一季度,其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長0.9%,非息收入同比大增62%,其中投資收益貢獻顯著,同比增長21%,占非息收入的84%。這一表現得益于其精準的債券投資策略與市場波動下的浮盈兌現能力,進一步優化了收入結構,降低了對傳統息差收入的依賴。
小微金融的核心優勢持續釋放,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常熟銀行個人貸款占總貸款比例達54.18%,個人經營性貸款占比69.30%,均位居行業前列。通過“千企萬戶大走訪”專項行動,該行一季度對接企業2萬家、走訪個體經營戶超10萬戶,新增省內實體經濟貸款45億元、小微企業貸款29億元,展現了極強的市場滲透能力。這種深耕小微的模式不僅帶來高收益資產(個人經營貸收益率6.8%),更通過高頻的客戶互動增強了業務粘性。
跨區域布局打開成長空間
跨區域布局打開成長空間。依托“投管行”牌照,常熟銀行通過控股34家村鎮銀行,將業務觸角延伸至湖北、河南、廣東等5省,2024年財報數據顯示,常熟銀行本地業務收入為28.89億元,占總營收的26.48%;常熟以外的江蘇省內地區貢獻收入61.71億元,江蘇省外地區收入則達18.5億元,常熟以外區域營收占比高達73.52%。2025年常熟銀行新增收購3家村鎮銀行,進一步強化了其全國化布局能力,破解了農商行“地域限制”的行業痛點,構建了第二增長曲線。
科技賦能提升服務效率。常熟銀行打造了以手機銀行、常銀生活為核心的線上運營體系,通過企業微信連接超90萬客戶,初步形成“引客-獲客-活客-留客”的閉環生態。在科創金融領域,其“六單機制”與“五位一體”服務體系支持科技企業超2000家,貸款余額突破120億元,同時提供“信貸+股權+供應鏈”綜合服務,展現了常熟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能力。
資本補充與長期回報的平衡
在行業不良生成壓力加大的環境下,常熟銀行一季度不良率環比下降1BP至0.76%,撥備覆蓋率雖環比下降11pct至490%,但仍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風險抵補能力雄厚。盡管個人貸款不良率微升至0.94%(主要受信用卡業務拖累),但其公司貸款不良率下降0.18pct至0.65%,顯示對公業務風控成效顯著。
2024年常熟銀行分紅比例降至19.77%,連續六年下滑,引發市場關注。但這一策略實為“以退為進”:通過留存利潤補充核心資本,支撐村鎮銀行擴張與小微業務投放,為長期價值創造蓄力。
勝馬財經認為,在行業分化加劇的當下,常熟銀行以小微金融為錨,以科技與村鎮銀行為翼,構建了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優勢。從長期來看,深耕縣域經濟的稀缺性、跨區域擴張的成長性、以及高撥備下的利潤釋放潛力,將共同構成其長期價值的三大支點。正如其年報所述——“做小做散,方顯普惠本色”,常熟銀行正以長期主義的姿態,書寫農商行轉型的范本。
END
勝馬財經誠意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