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8日訊(實習生 蔣習 記者 彭科峰)作為銀行業的中流砥柱,工、農、中、建、交、郵儲等六大國有行上半年監管部門處罰的情況如何?相比去年同期是增長還是減少?
今日,根據易董數據,財聯社記者統計發現,2025年上半年,金融監管局針對國有六大行開出罰單共189張(注:以公告日期為準,不包括從業人員罰單),同比增長80.0%,罰款金額總計達1.01億元,同比增長53.7%。
按照相同的統計口徑,無論是罰單數量還是罰款金額,今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都顯著高于去年同期。
六大行罰單數量同比大幅增長 上半年金融強監管持續
今日,根據易董數據統計,2025年1月1日至6月30日,金融監管局針對國有六大行開出罰單共189張,同比增長80.0%,罰款金額總計達1.01億元,同比增長53.7%。對比來看,在同樣的統計口徑下,2024年同期,國有六大行共收到金融監管局的罰單105張,罰款金額總計達6560.1萬元。
從罰單數額的分布區間來看,共有143張罰單金額小于50萬元,占罰單總數的75.7%。罰款金額超200萬的罰單僅有7張,占比3.7%。其中,金額最大罰單來自工商銀行私人銀行部,被罰950萬元。其次是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行,因貸款審查不盡職,信用卡審批、交易不規范,服務收費質價不符,被罰355萬元。
具體到各大銀行的罰單數量,今年上半年,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分別收到罰單38張、37張、35張、34張、28張、17張。
而從罰款金額來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被罰金額分別為2620.5萬元、1994.0萬元、1780.0萬元、1369.6萬元、1341.6萬元、980.0萬元。
信貸三查問題為處罰“重災區” 業內稱銀行應強化信貸全流程監管
違規集中在信貸業務,189張罰單中涉及信貸違規的約115張,占比60.8%。
其中信貸三查為“重災區”。貸前調查不盡職、貸后管理不到位和貸款審查不盡職分別被提及28次、45次和50次。此外,信貸管理混亂被提及22次,違規辦理、發放貸款被提及18次。
對此,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六大行罰單數量和罰款金額顯著增長的現象,反映出監管力度在持續強化。監管部門加大檢查與懲處力度,旨在強力糾偏銀行業務運營中的違規行為。從積極角度看,這表明監管對銀行業務規范的重視程度提升,以更嚴格的標準督促銀行提升合規經營水平。
然而,罰單大幅增長也側面反映出銀行在業務操作中違規問題仍然較為普遍,過往可能存在部分違規行為未被及時發現或懲處力度不足的情況,致使一些違規操作長期存在。
“信貸全流程三查環節實際上是銀行的老問題了。”王蓬博認為,針對信貸管理這一頑疾,銀行強化全流程管控,用科技手段優化貸前評估與貸后監測。同時明確各環節責任,建立制衡機制,加強員工合規培訓,減少人為操作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