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云南頻道
最近雨一陣陣的,隨雨而來的,還有云南人日漸激動的心情——菌子要長出來了!
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人工培育的中菌黃見手青1號。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不過忍痛的人也不少。吃菌子,“見手青”非常出名,屬于牛肝菌科,是云南人的“心頭好”之一。而市場里頭茬的野生見手青價格有的已達上千元,想嘗鮮的只能讓錢包“痛”一下。外省的朋友,要不望屏幕興嘆,要不買回家自己做怕中毒,只能有機會到云南再吃。
烹飪后的人工栽培見手青。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其實,還有一種解決方法,那就是吃人工培育的見手青。人工培育的長啥樣?味咋樣?有毒沒?記者走進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一探究竟。
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人工培育的“中菌黃見手青1號”。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這是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選育的牛肝菌新品種“中菌黃見手青1號”。只要手輕輕一碰菌蓋,馬上就能看到變色,確實是“見手青”。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菌種與資源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劉祈猛介紹,見手青無毒的也有,但很少?!包S見手青1號”經過毒理檢測后確認為實際無毒級,食用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營養價值還不輸野生見手青。
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人工培育的中菌黃見手青1號。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雖然叫“見手青”的牛肝菌很多,但實現人工栽培卻很難。難在要找到那個“它”,首先盡量不需要跟具體樹種共生,同時降解木質纖維素和利用營養成分的能力也較強。劉祈猛介紹,“黃見手青1號”是研究團隊從海南找到的一種野生牛肝菌“中華腐生牛肝菌”,經歷4年多的人工馴化,最終培育出這一人工種植見手青新品種。
科研人員在野外采集野生菌樣品。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供圖
新品種培育出來,還要走出實驗室。2024年11月,“中菌黃見手青1號”通過新品種專家組鑒定,目前已經與企業合作,逐步實現產業化人工栽培。位于昭通市魯甸縣的栽培工廠,現在能實現見手青“天天產”。據介紹,人工栽培的見手青市場批發價大約80—90元,全國人民“見手青自由”不再遙遠。
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人工培育的“中菌黃見手青1號”。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目前,與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溝通栽培意向的公司有百余個,4家公司已達成合作且已進行栽培,預計產值近2億元。同時,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菌種與資源研究中心正繼續優化栽培管理技術,并進一步選育優化品種,培育“中菌黃見手青2號”。
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人工培育的“中菌黃見手青1號”。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別看小小的一朵菌子,但其背后的我國食用菌產業規模可達到上千億元。而栽培食用菌產業向高值化方向發展,則需要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相信人工種植的肉厚鮮美的見手青,定助力云南食用菌產業在高值化的路上不斷前進。
記者:張馳
攝制:人民網記者符皓
統籌:朱思雄
鳴謝: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出品:人民日報社云南分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