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權交易里,正常情況下期權價值(權利金)是由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兩部分組成的,就像一個商品的價格由本身價值和品牌溢價等組成一樣。內在價值簡單來說就是現在行權能賺到的錢,時間價值則反映了未來價格波動帶來增值的可能性。但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非末日期權(還沒到期的期權)的價值竟然小于內在價值,甚至時間價值都歸零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一、交投不活躍,期權價格“慢半拍”的元兇
期權市場就像一個熱鬧的集市,買賣雙方你來我往,不斷達成交易。但有些期權合約就像集市里冷清的角落,交投特別不活躍,一天下來沒多少成交。咱們看到的期權分時走勢圖,其實是由每一分鐘最新成交價連成的點組成的。
要是期權交投不活躍,可能一個小時都沒人成交一筆。這時候,最新成交價就停留在一個小時前的那個價格上,像被按下了“暫停鍵”??蓸说默F貨市場卻熱鬧得很,價格一直在波動。期權的內在價值是根據標的現貨市場的最新價格來計算的,它就像一個緊跟市場節奏的“跑步者”,時刻在變化。
比如,一個小時前某個期權以 5 元的價格成交了一筆,之后這一個小時里標的現貨價格大幅上漲,期權的內在價值也隨之增加到了 8 元。但咱們在期權報價上看到的最新價還是那 5 元,這就出現了期權價格低于內在價值的情況。
原因二、實際下單,想按低價買?沒門!
也許有人會想,既然期權價格顯示是 5 元,低于內在價值 8 元,那我趕緊按這個低價買入,豈不是賺翻了?可實際情況是,你根本買不到。因為這個 5 元是一個小時前的成交價,現在市場上已經沒人掛這個價格賣期權了,就像集市里那個冷清攤位上的商品,標價還在那兒,但攤主早就把東西收起來不按這個價賣了。
反過來,要是你掛個賣價,比如 7 元(小于內在價值 8 元),你會發現馬上就有買家“秒搶”。為啥呢?因為期權交易是對手方撮合成交的,賣方心里清楚期權的內在價值是多少,不會允許期權價格低于內在價值的情況發生,除非是賣方下錯單,就像買東西時賣家不小心標錯了價格。
原因三、別被最新價“忽悠”,看掛單價更靠譜
在期權交易中,我們看到的最新價其實是上一筆成交價格。當標的物行情波動比較快,但期權流動性差(交投不活躍)的時候,這個最新價就特別不靠譜,沒辦法指導我們下單后的成交價。就好比你去買水果,攤位上標著一個很久以前的價格,但水果的實際價格早就變了,你要是按那個舊價格去買,肯定買不到。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應該只看成交價,而是要關注買賣雙方的掛單價。掛單價就像市場上真實的“喊價”,反映了當前買賣雙方愿意成交的價格范圍。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掛單價,來判斷期權實際可能的成交價格,避免被過時的最新價誤導。
總之,期權價值小于內在價值這種情況,往往是由于期權交投不活躍,導致最新價滯后于市場變化造成的。在實際交易中,我們要擦亮眼睛,關注掛單價,這樣才能更準確地把握期權的價格。
期權相關的知識、開戶、個股詢價、股指期貨交易來源:期權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