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日本發生了什么?
在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突然破裂,導致日本的股市與房價市場暴跌,引起了一段長達數10年的經濟低迷期。
而在這段時期受影響最大的便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面對經濟崩潰引起的就業崗位銳減,當時的日本政府為了穩定市場經濟,在已就業的老員工與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之間選擇了“放棄”大學生,導致當時日本超40%的企業紛紛取消了新員工培訓。
那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又該何去何從呢?考公or考研
當時的日本政府受到泡沫經濟崩潰影響,為刺激經濟發展決定推動基建發展,于是大量發行國債,因此當時的地方財政拿到了大量財政基金,隨后各地政府開始給公務員崗位漲薪,部分地區的公務員薪資甚至從400萬日元漲至1000萬日元,這對畢業即失業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份炙手可熱的“香餑餑”,不少大學生從剛步入大學就將考公作為自己的目標。
但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日本政府啟動財政改革,將用于推動基建發展的基金轉向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公務員的薪資便開始一跌再跌,至此“考公”這一選擇成為了過去式。
那么考研呢?
時間回到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的日本政府為了減少大學生就業帶來的壓力,開始了研究生“大擴招”,企圖通過延緩就業來達到減輕壓力的目的,無疑初期是成功的,但隨著“大擴招”的研究生畢業,更大的問題出現了,研究生數量激增的同時研究生的整體水平降低,致使學歷開始貶值,一發不可收拾!
如今的我國也面臨著“就業難”的困局,同樣開啟了“研究生擴招”與“掀起了考公熱”,那我們又是否會走日本的老路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