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社會結構與人口老齡化的議題時,將老人簡單地視為社會的負擔。
并認為他們應當為年輕人“讓路”,這一觀點無疑是片面且缺乏人文關懷的。
2021年,日本社會正深陷老齡化問題的泥潭。
一位教授為了尋求解決之道,竟在媒體上公開發表了一項極具爭議的提議。
他呼吁“老人集體通過自殺或切腹的方式自我犧牲”,以此作為緩解社會老齡化壓力的一種極端手段。
這一言論初聽起來,無疑令人震驚且難以接受,似乎違背了人類基本的倫理與道德。
人們或許以為,如此荒謬不經的提議,定會遭到社會各界的強烈反對與抵觸。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一提議竟在日本青年群體中引發了一定的共鳴與支持。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某些極端行為,導致社會上發生了數起令人痛心的慘案。
這不禁讓人深思,這位拋出如此極端觀點的教授究竟是何許人也?
他的言論為何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年輕人的響應?
而日本社會,又為何會陷入這樣一種看似“恨老”的情緒氛圍之中?
日本老齡化嚴重
根據聯合國的明確界定,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20%時,這個國家便會被歸入“超老齡化國家”的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早在2005年便已經踏入了“超老齡化社會”的門檻。
特別是參考2024年9月日本總務省所發布的詳盡數據,我們不難發現,日本國內的老年人口數量已經激增至3625萬人,這一群體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更是高達29.3%。
更令人矚目的是,根據當前的預估趨勢,到2070年,日本的人口數量將因為“少子老齡化”這一嚴峻問題而銳減至8700萬左右。
與此同時,聯合國的相關預算也揭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國際趨勢:全球社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老”。
這一事實在《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結果摘要》這份權威報告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報告顯示,全球人均預期壽命在2024年已經達到了73.3歲,并且這一數字在未來幾年內還將持續攀升。
然而,在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的日本,老年人的生活狀態卻呈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景象。
對于許多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而言,他們本應是頤養天年的退休群體。
但在日本,這一年齡段仍在辛勤工作的老年人數量卻相當可觀。
據統計,2023年,日本65歲及以上的在職老年人已經達到了914萬人,其就業比例也高達25.2%。
這意味著,在65歲及以上的日本老年人群中,幾乎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位仍在堅守工作崗位。
而在這些仍在工作的老年人中,“批發零售業”、“醫療福利業”以及“服務業”等行業成為了他們的首選。
這些行業不僅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也深受老年群體的青睞,其就業人數在日本各行業中排名穩居前三位。
日本老年人工作
然而,正是這樣一種社會現狀,激起了日本眾多年輕人的強烈不滿。
他們不僅覺得老年人似乎“占據”了,本應屬于他們的就業機會。
更因養老金的超支,覺得老年人直接“剝奪”了他們理應享受的育兒補貼,及其他一系列社會福利政策。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緒在日本年輕人中逐漸發酵,演變為了一種“厭老”心態。
那些被年輕人所嫌棄的老人們,本應安享晚年的他們。
卻不得不在白發蒼蒼的年紀去餐廳端盤子、開出租車以維持生計。
更有甚者,為了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不惜鋌而走險。
一再觸犯法律,最終只能選擇在監獄中度過余生。
提及日本監獄,有一個現象尤為引人關注。
據報道,在東京府中監獄內,竟有20%的在押人員為老年人。
其中,不乏有94歲高齡的囚犯,因無力自給自足而反復進行盜竊。
僅僅是為了能在監獄中,獲得免費的食宿與醫療服務。
面對這一系列嚴峻的社會問題,2021年12月,耶魯大學的日籍經濟學助理教授成田悠輔。
在一檔備受矚目的網絡新聞節目中,發表了一番驚世駭俗的言論:
“要解決日本的老齡化問題,最終的出路或許是讓老年人集體自殺或切腹自盡。”
成田悠輔雖在美國學術界名聲不顯,但在社交媒體上卻頗為活躍,擁有超過50萬的日本粉絲。
在他所參與的各類節目中,他始終秉持著極端的立場。
認為日本老年人,已成為阻礙國家發展的“絆腳石”。
原本以為,這樣極端的觀點定會在日本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遭到眾多網友的強烈抵制。
畢竟,在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百善孝為先”,老人們雖已失去勞動能力。
但他們始終是我們的長輩,是他們為我們創造了今天的生活。
關愛老年人
然而,令人震驚的是,這些頗具爭議的言論非但沒有遭到日本年輕人的廣泛譴責。
反而贏得了他們的熱烈掌聲,甚至有部分年輕人持有這樣的觀點:
“老年人已成為社會的累贅,理應盡早為年輕人騰出位置?!?/strong>
此類言論在社會中流傳,無疑加劇了代際間的隔閡與誤解。
面對這一風波,成田悠輔不得不站出來澄清,他指出自己的文章被嚴重曲解了。
他強調,“集體自殺和一起切腹”這樣的表述,僅僅是作為抽象概念的隱喻出現,且他早已不再使用這些字眼。
然而,對于這些隱喻背后所隱含的深意,他并未給出進一步的闡釋。
這無疑為公眾的理解,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事實上在日本,類似這樣的極端言論并非孤例。
例如,前副首相麻生太郎就曾公然發表過“老年人應盡快離世”的言論。
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社會對老年群體的偏見與冷漠。
更令人痛心的是,2016年,日本橫濱市的一家醫院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事件。
該醫院內,多位老年患者在短時間內相繼離世。
而經過法醫的細致調查,發現這些逝者的體內竟然含有界面活性劑成分。
這一發現,無疑讓人懷疑這些老人是否在醫院中遭到了“毒殺”。
隨著調查的深入,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兇手植松圣最終被鎖定,而他對于自己所作所為的辯解,更是令人不寒而栗。
他認為自己是在做好事,是在幫助那些“殘疾人”的家庭減輕負擔。
讓他們的子女,能夠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然而,這種扭曲的“善行”觀念,無疑是對人性與道德的極大踐踏。
日本政府采取措施
然而,這類情況畢竟屬于少數情況。
為了更有效地應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勞動力短缺挑戰,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明智的舉措。
其中,逐步延長法定退休年齡便是一項重要政策。
從1986年的60歲為退休年齡起點,政府逐年進行調整。
直至2022年,法定退休年齡已延長至75歲。
這一政策的實施,不僅緩解了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更充分地發揮了老年人在社會中的價值,讓他們得以在晚年繼續發光發熱。
此外,日本政府還推行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這一制度旨在為那些生活無法自理、迫切需要照護服務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支持。
為了避免占用寶貴的醫療資源,老年人可以選擇在家中養老,享受專業的照護服務。
在費用方面,國家與地方政府各承擔25%的保費,而剩余的50%則由受益者自行支付。
這樣的分擔機制,既減輕了老年人的經濟負擔,也確保了照護服務的可持續性。
對于那些患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日本政府更是給予了特別的關注。
政府推出了“橙色計劃”,旨在通過提供全面的醫療幫助,改善認知障礙患者的生活質量。
同時,政府還組織了一系列講座,旨在提高公眾對認知障礙群體的認識和理解。
鼓勵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這些群體提供幫助和支持。
我們每個人都終將老去,因此,我們應該以一顆包容和理解的心去對待老年人。
尤其是那些極端的日本年輕人,他們更應該接受相關的教育。
學會尊重和理解老年人,共同營造一個和諧、友善的社會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