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排查身邊災害隱患”,5月12日至18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防災減災工作部署,四川省慈善聯合總會應急慈善工作委員會聯合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特邀四川紅十字應急救援救護中心災害科普資深講師,深入瀘州市社區、學校開展“防災減災宣傳周”系列實踐活動,以專業力量筑牢基層安全防線。
01
社區安全能力提升
在鄰府社區開展的“三位一體”安全實訓中,社區居民及物業人員通過規范佩戴防煙面罩,切實掌握過濾式呼吸防護裝備的正確使用方法;通過全流程熟悉滅火器操作,精準落實“提瓶、拔銷、對根、壓柄”四步動作要領;通過分組實踐雙人滅火協作,重點錘煉“站位配合、滅火器使用、余火復燃處置”等團隊作戰技能。整個演練過程以“學用結合”為原則,既強化了應急處置中的協同作戰意識,又強化了初期火災撲救的實操能力,構建起“會報警、懂疏散、能滅火”的多層次安全防護體系。
同時,培訓通過真實案例深度解析,系統闡釋了火災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策略,并著重強調社區家庭防火中“三清三關”原則(清走道、清陽臺、清廚房,關火源、關電源、關氣源)的核心要義。針對人員疏散環節,通過模擬火警警報聯動演練,規范指導參訓人員沿預設逃生通道快速撤離,同步傳授避讓防護、階梯疏散等防踩踏技術,演示繩索自救、信號求救等被困情境應對方法,以及低姿等規避二次傷害的專業技能。構建起“防救結合、平戰一體”的消防安全知識體系。
此外,奧體社區活動聚焦應急救護能力建設,講師通過對生命消失的時間軸的闡述讓社區居民知道了當一個人發生心搏驟停后應該盡快實施心肺復蘇,結合案例講解心肺復蘇原理、操作要點及“黃金救援時間”,強調科學施救重要性。通過模擬人教具,分步示范胸外按壓、人工呼吸等操作,指導居民練習按壓深度、頻率及氣道開放手法。針對居民疑問,解答老人施救注意事項、AED設備使用等常見問題,強化操作規范性。
同時,講師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腦卒中、急性冠脈綜合癥、犬咬傷、酒精中毒等常見急癥的相關知識。從這些急癥的發病原因、癥狀表現,到日常預防措施以及突發時的應急處理方法,都一一進行了詳細講解。例如在講解腦卒中時,強調了“時間就是大腦”,讓大家牢記快速識別癥狀(如面部不對稱、手臂單側無力、言語不清等)的重要性;針對犬咬傷,著重說明了傷口處理的規范流程以及狂犬病疫苗的接種要點;對于急性冠脈綜合癥,講解了如何正確使用硝酸甘油等急救藥物等。
02
校園生命安全護航
在忠山學校,活動創新開展“地震避險+消防疏散”雙項演練,講師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解,結合真實案例,深入淺出地向學生們闡述了地震基礎知識,包括地震的成因、預警信號識別等,讓學生們對地震有了科學的認知。在避險技能傳授環節,詳細示范了在室內不同場景下(如教室、家中)的正確躲避姿勢,如躲在課桌旁、承重墻角落,并用書包或書本護住頭部等關鍵部位,學生們認真聆聽并積極模仿練習。
而在自制擔架實踐環節,更是將培訓氛圍推向高潮。學生們在講師的指導下,利用鋼管和毯子自制擔架,親身體驗從設計到制作的全過程,隨后通過抬擔架實際操作,直觀驗證了自制擔架的結實程度,深刻理解了簡易救援工具的制作原理與使用方法,提升了動手與應急救護能力。
忠山學校疏散演練模擬真實地震場景,隨著警報響起,學生們在老師和講師的引導下,迅速有序做出了拉窗簾、開教室門、桌邊躲避、使用書本或書包護住頭部等動作,整個過程緊張而不慌亂,有效檢驗了學生們對地震躲避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室疏散完成后老師返回教室確認了沒有學生遺留在教室后再進行撤離,當所有學生撤離到安全區域后老師進行了點名,并將人數匯總給學校領導。
疏散完成后,講師通過真實案例分享,讓同學們知道了在擁擠環境中如何保護自己不被擠倒,以及在擁擠環境中摔倒后如何使自己站起來等操作。
江韻學校的防溺水“童趣課堂”上,講師以“水之雙面性”為切入點,運用動態圖解展示洪水形成機理,通過對洪水、暴雨預警信號的生動解讀,將抽象的防災理論轉化為生動的具象認知。針對低齡學童認知特點,精心打造“三要三不要”安全口訣:要像小樹苗扎根穩固遠離危險水域,要如小燕子結伴而行不落單,要學小喜鵲筑巢避險選擇高地;不要似小鴨子貿然涉水,不要學小魚盲目游弋,不要當小迷糊忽視安全警示。
在青龍小學,講師向同學們普及了創傷救護“先救命后治傷”的原則,并通過現場示范,帶領同學們進行了前臂出血包扎練習,讓同學們在實踐中掌握相關技能,并且和同學們交流了現場在沒有急救物資時可以使用哪些就便器材進行止血包扎,比如:干凈的毛巾、衣服等。
同時,講師還為同學們講解了骨折院外處置的“不沖洗、不上藥、不復位”原則。最后,進行了溺水救援的科普,強調了發現溺水者第一時間呼喚大人求救,不要自行下水救援以及救援出水后救護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
03
專業賦能基層治理
系列活動中,講師團隊采用“理論解析+情景模擬+實操考核”三維教學模式,累計開展專題培訓10余場,覆蓋2個社區、3所學校逾2000人次。特別研發的防溺水安全童謠、急癥處置思維導圖等教學工具,將專業防災知識轉化為群眾易學易懂的實用技能,真正實現“培訓一人、守護一家、帶動一區”的輻射效應。
本次防災減災宣傳周通過政社聯動、專群結合的創新實踐,成功構建起“社區-學校-家庭”三級聯防體系,為提升基層應急能力提供了可復制的“瀘州樣板”。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將持續深化“防災減災”建設項目,推動應急科普常態化發展,讓防災減災意識扎根每個家庭,為筑牢人民生命安全防線貢獻公益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