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6日(周五)美股盤后,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公司宣布,由于美國政府債務及利息支出增加,該機構決定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同時將其評級展望從“負面”調整為“穩定”。
由于惠譽和標準普爾已分別于2023年和2011年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美國在三大主要國際信用評級機構中的主權信用評級均失去了Aaa的最高等級。
在貿易局勢緩和之際,穆迪此舉使美元資產再度承壓。
5月19日(周一)美股期貨、美債期貨和美元指數同步走弱,30年期美債收益率升至5.023%,為2023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彭博美元指數已接近4月低點。
穆迪給出的降級理由是,美政府當前財政支出計劃無法讓強制性支出和赤字在未來出現實質性減少。
數據顯示,截至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總額已達36.2萬億美元,占GDP比重達124%;2024財年利息支出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僅在2025財年上半年就已達5825億美元,成為第二大支出項。盡管白宮強調“將通過重大法案恢復財政秩序”,但包括穆迪在內的多方分析認為,美國正陷入赤字長期化、政治失能化的結構性困局。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采訪時,惠譽美國主權評級高級董事Richard Francis指出:“大規模削減支出的前景不確定。即便削減文職開支也收效有限,而基礎聯邦赤字在本財年前五個月已高達1.15萬億美元。”他同時警告稱,美國政府債務與GDP之比將穩定在接近120%,是同類主權的兩倍多,極易放大利率波動帶來的風險。
四川大學國際經濟學教授、Fulbright研究學者龔秀國則對每經記者直言,特朗普政府所謂的“開源節流”策略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債務不可持續的問題。“對外轉嫁危機越來越難奏效,美元貶值趨勢與去美元化潮流,使美債吸引力下降,美國社會將面臨更嚴重的貧富分化與信用危機。”
最后一個AAA也失守!穆迪調降美國主權信用評級
5月16日,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公司宣布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一級至“Aa1”,穆迪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下調美國債務評級的決定是由于“十多年來,美國政府債務和利息支付率上升至遠高于同等評級主權國家的水平”。
這標志著美國自1994年首次獲得三大評級機構“AAA”評級以來,首次在三大評級機構中全部失守最高信用等級。標準普爾于2011年首次下調了美國聯邦政府的評級,惠譽則于2023年下調。
穆迪指出,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龐大,當前已高達36.2萬億美元,約占GDP的124%,并預計到2035年將升至134%。與此同時,財政赤字正以驚人的速度擴大。2024財年赤字已達2.1萬億美元,占GDP比重超過6.4%,且在高利率環境下,預計2035年赤字占GDP的比重將攀升至9%。
2015至2025年美國聯邦政府債務數據
惠譽美國主權評級高級董事Richard Francis向每經記者表示,大規模削減支出的前景仍然不確定。“DOGE削減聯邦政府工作人員的舉措將帶來一些節約,但聯邦文職人員的工資和福利僅占政府總支出的不到5%。”他指出,2025財年(截至9月30日)的前五個月,聯邦政府支出中,社會保障占21%,醫療保險占15%,國防、醫療和凈利息各占13%。同期數據顯示,基礎聯邦赤字為1.15萬億美元,而2024財年全年為1.83萬億美元,財政狀況持續惡化。
Francis進一步指出:“居高不下的赤字將使我們對美國政府債務與GDP比率的預測變化不大,該比率接近120%,是AA評級類別中位數的兩倍多。不斷上升的政府債務仍然是美國‘AA+’穩定主權評級的關鍵敏感因素之一。”
穆迪報告稱,美國的債務償付能力正受到“政治功能失調”的制約。穆迪最初在去年11月警告美國可能下調評級,當時指出近期發生的事件凸顯了美國嚴重的政治分歧。這些事件包括去年夏天美國瀕臨債務違約,導致眾議院議長凱文·麥卡錫下臺(這是歷史上首次議長在立法會議期間被免職),以及國會數周未能確定繼任者。
對于此次評級調整,白宮迅速作出回應。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上周五表示:“特朗普政府和共和黨正致力于解決拜登留下的爛攤子,削減政府中的浪費、欺詐和濫用職權,并通過“一項偉大而美麗的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讓我們的國家恢復秩序。如果穆迪還有點信譽,他們就不會在過去四年的財政災難爆發時保持沉默。”
據悉,“偉大而美麗的法案”尋求延長原定于今年到期的2017年特朗普時代的減稅政策。該法案還將新增6630億美元的減稅,同時尋求通過取消部分稅收抵免和增加部分稅收來籌集約1萬億美元的資金。當地時間5月18日,該法案在已獲得美國眾議院預算委員會的批準,允許繼續推進。
分析人士指出,穆迪的行動并不突然。繼2011年標普首次將美國降至AA+,2023年惠譽也給出相同決定后,美國的“AAA信用神話”事實上早已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穆迪的下調只是壓垮市場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穆迪前高級分析師、現任 CreditSpectrum首席執行官安·拉特利奇表示:“這反映出人們對美國改善金融狀況的能力持負面看法。”“這個決定已經醞釀很久了,這是一個可怕的警告。”
布萊克利金融集團首席投資官彼得·布克瓦爾表示:“外國對美國的需求減少,以及需要不斷再融資的債務規模不斷擴大,這些根本因素不會改變。”穆迪的降級“具有象征意義,因為大型評級機構指出美國的債務和赤字已經很緊張”。
穆迪在下調評級的同時,穆迪將美國展望從“負面”上調為“穩定”,表明其對短期違約風險并不擔憂,但同時強調:“如果未來幾年內未能實施結構性財政改革,美國的信用狀況可能將繼續惡化。”
然而,穆迪所擔憂的“結構性財政風險”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逼近。范德比爾特法學院研究國債市場的教授耶沙·亞達夫表示,穆迪降級是“對美國政府債務管理日益黯淡的預測的最新現實檢驗”。
美國白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36萬億美元債務雪球正在以“每秒5萬美元”滾動
美國債務已膨脹至36.22萬億美元,成為壓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身上的巨石。根據美國參議院聯合經濟委員會4月7日發布的最新報告,截至2025年4月3日,美國債務總額達到36.22萬億美元,其中,公眾持有的聯邦政府債務為28.96萬億美元,政府間持有的債務為7.26萬億美元。
過去一年,美國國債總額平均每天增加44.2億美元,每小時增加1.8404億美元,每分鐘增加307萬美元,每秒增加51121美元。與五年前相比,總債務增加了12.31萬億美元。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美國國債將在2025年9月1日左右達到37萬億美元,大約188天就能再增加1萬億美元。
巨額財政赤字是導致美國政府債務規模持續擴大的直接原因。
2024財年(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美國聯邦政府支出達到6.75萬億美元,占GDP比重高達23.4%。其中,美國政府的利息支出達1.1萬億美元,占GDP的約4%,占全年財政收入(4.92萬億美元)的比例超過22%。也就是說,政府收入近四分之一要拿去付利息。
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2025財年上半年,聯邦政府支出已達3.57萬億美元,收入為2.26萬億美元,僅半個財年,預算赤字已超過1.3萬億美元,為歷史上第二高的半年度財政預算赤字。其中,利息支出已經達到5825億美元,僅次于社會保障支出。
美國近15年的國債利息支出
四川大學國際經濟學教授、美國Fulbright研究學者龔秀國向每經記者指出:“美國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債務不可持續,就是在現有美國國會的債務上限的條件下,債務基本上是不可持續的,也正是這個原因,穆迪把美國主權信用評級調低了。”
此前,新華社援引國會預算辦公室稱:“如果國會無法及時提高債務上限或暫停債務上限生效,美國聯邦政府最早將在8月面臨沒有足夠資金按時支付所有賬單的情況,可能發生債務違約。”
也正是“寅吃卯糧”財政模式產生的高額利息支出,讓特朗普反復喊話鮑威爾降息。
龔秀國向每經記者進一步表示:“特朗普和鮑威爾的主要分歧在于,美國政府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債務不可持續。而美聯儲更多的是維護美元的信用和地位,或者說更好的美國經濟,目標不一樣。”
龔秀國認為,特朗普頻繁喊話鮑威爾降息,看似是為了刺激經濟,但更深層的動機是為了緩解政府債務壓力。“通過降息壓低融資成本,以更便宜的利率‘借新債還舊債’,實現債務的持續滾動。” 自1月20日重返白宮以來,特朗普一直表示將平衡預算,而他的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也多次表示,本屆政府的目標是降低美國政府的融資成本。
《華爾街日報》援引一些投資者表示,此次降級可能會加劇近期貿易戰對美國特殊地位造成的損害。這可能迫使全球投資者提高購買美國債券所需的溢價,從而可能推高基準收益率超過近期4.5%左右的水平,進而可能對經濟增長和市場情緒造成壓力。
財經博客Zerohedge評論稱:“如果外國需求真的崩盤,美聯儲將別無選擇,只能介入并開始貨幣化這些國債。”但龔秀國警告說:“買債過后只能大量發貨幣,實際上會導致通脹居高不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股匯債”三殺再現,30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5%
由于穆迪是在美國上周五收盤后宣布的評級,所以市場直到今天才給出了反應。
5月19日(周一),美股期貨、美債期貨和美元指數同步走弱,尤其是30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5%大關,升至5.023%,為2023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截至發稿,美股盤前,三大股指期貨集體下挫,道指期貨跌0.89%,標普500期貨跌1.34%,納指期貨下跌1.77%。
回顧歷史,自2011年標普首次將美國信用評級從AAA降至AA+后,美股市場曾出現劇烈波動。當年,道瓊斯指數單日最大跌幅達5.55%,標普500指數當天跌超6%,納斯達克指數跌幅達6.9%。當天,10年期美債遭遇大幅拋售,收益率上行16個基點,2年期美債收益率上行3個基點。
2023年,惠譽下調美國評級后,道瓊斯指數當天跌0.98%,標普500指數跌1.38%,納斯達克指數跌2.17%。
機構人士認為,穆迪的決定雖屬預期之內,但其對市場信心的打擊不容小覷。一方面,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在短期出現上行,反映市場對未來利率路徑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投資者可能開始重新考量“美債無風險資產”的地位,尤其是在債務利息支出飆升、財政政策掣肘的背景下。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解決方案副首席投資官馬克斯·戈克曼表示:“在持續不斷、資金匱乏的財政慷慨政策下,美國國債評級下調并不令人意外。隨著主權和機構大型投資者開始逐步將美國國債換成其他避險資產,償債成本將繼續攀升。不幸的是,這可能會給美國債券收益率帶來危險的熊市螺旋式上升,進一步給美元帶來下行壓力,并降低美國股市的吸引力。”
富國銀行策略師邁克爾·舒馬赫和安吉洛·馬諾拉托斯在一份報告中告訴客戶,他們預計“受穆迪降級影響,10年期和30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將再上漲5~10個基點”。
更令市場擔憂的是,這一評級下調并未出現在宏觀經濟急劇惡化時,而是在經濟尚維持增長、勞動力市場強勁、企業盈利穩定的背景下發生。正因如此,其傳遞出的“結構性風險”信號尤為值得警惕。
法國興業銀行策略師蘇巴德拉·拉賈帕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長期收益率走高將增加政府的凈利息成本和赤字。從長遠來看,美國國債避險地位的削弱將對美元以及外國對美國國債和其他美國資產的需求產生影響。”
龔秀國向每經記者解釋道,目前傳導機制與以往已發生顯著變化:“曾經的美國可以通過美元信用將債務轉化到全球,但現在不一樣了,因為美國信用的下降,導致全球去美元化,美國社會問題將更嚴重。”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