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因為已經調任我國新成立的石油部擔任部長,所以,李聚奎同志只被授予了3枚一級勛章,而沒有授銜。
不過在1958年初,李聚奎同志重回部隊,擔任總后政委,同時,他也被補授上將軍銜。
上任后,李聚奎將軍為我軍的后勤建設,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并經常深入一線,進行調研。
一次,他到重慶出差時,突然在街頭看到一個剃頭師傅,頗為眼熟。于是,他走上前去,又仔細地打量一番,隨即,一句“司令!你怎么在這?”是脫口而出!
按理說,以李上將的資歷和履歷,能讓他稱呼“司令”的首長是鳳毛麟角。
可為何他眼前的這位“司令”卻沒在軍中,而成了剃頭匠呢?
抗日英豪
這位剃頭匠的名字叫段海洲。
怎么說這位呢?
只能說他這一輩子是特別“擰巴”的一輩子。
段海洲
段海洲是河北平安縣人,出生于1909年,家里是大地主,不差錢。他倒不是個紈绔子弟,學習挺用心,一路考上了北平的民國大學。在學期間,還接觸了一些進步書記,對我黨的主張和井岡山的英雄們也有所了解,所以,他對我黨的印象還是不錯的。
同時,他對國民黨的黑暗腐敗也很反感。例如,他看見過“打倒刮民黨”的標語,就深以為然。但是,限于時代,他作為熱血青年,也是報國無門,大學畢業后,便返鄉以待時機。
正好,石友三在他老家辦了一所軍隊干部學校。段海洲覺得還不錯,就稀里糊涂地去上學了。
這個學校的校長是石友三的弟弟~石友信,段海洲因為是學校里為數不多的高學歷人才,所以,頗受石友信的器重。兩人也就此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情誼。至少,在段海洲的心里,是這樣的。
可是,好景不長,因為石友三“三姓家奴”的劣根性,被蔣介石和張學良所不齒。在兩個巨頭的夾擊下,石友三是全軍覆沒,學校也跟著完蛋了。
無奈之下,段海洲只能回老家,繼續“隱居”。
當時,張蔭梧在博野楊村開了所教育實驗學校,段海洲在這干過一陣子老師,但也很快辭職。按他的話說,這個張校長對自己很歧視。所以,日后,張蔭梧當了河北民軍總司令,想拉攏段海洲時,段海洲一直不搭理他。
1931年,鬼子發動“九一八”,然后又開始染指華北。“壯志未酬”的段海洲終于等來了報國的機會。
國民黨軍隊跑了之后,他老家成了權力真空地帶。于是,段海洲決定拉起隊伍抗日。
別管段海洲有多少缺點,單說在抗日大業上,他說干就干,倒是個很大的優點,不能否定。
拿定主意后,他找來幾個朋友,里面有武術教練、有語文老師、還有在軍閥隊伍里當過下層軍官的。幾個人一合計,就把隊伍的名字定為“青年抗日義勇軍”,并推舉段海洲當了司令。
有了隊伍,就得有槍,好在這幾位的家底兒都不差,沒費吹灰之力,就從自己家里或者是地主親戚那每人搞來一支槍。不久之后,他們又組織70多人參加了義勇軍。段海洲很大方,所有部下的吃住都是他家解決。
有了隊伍,那下一步就是要打鬼子了。段司令說干就干,帶著兄弟們伏擊了一小隊鬼子,雖然打得很拉胯,但鄉親們對他們卻十分擁戴。這讓段海洲信心大增。
隨著名聲越來越大,義勇軍也發展到了300多人,仗也打得越來越溜,沒事就襲擊棗強縣鬼子的后勤車隊。最后,鬼子實在受不了了,只能撤離棗強縣。段海洲則帶著隊伍到縣里建起來縣政府。到1937年底,義勇軍的規模已經高達3000多人。
其間,就有了前文的一幕,張蔭梧想拉段海洲加入民軍,但被段海洲一口回絕。
對了,這個張蔭梧是個國民黨頑固派的代表,毛主席給他的定義是“摩擦專家”。
雖然被“懟”,但張蔭梧怎么也有國民黨的番號,不好對段海洲怎么著。但附近手里有7000多人的趙云祥就沒那么多顧慮,時不時地襲擊義勇軍,大有吞并段海洲之勢。
段海洲很慌,他覺得自己應該找個靠山了。
按常規劇本,很多人都以為他要投靠國民黨,可實際上呢,段海洲卻投奔了八路軍!
司令
1937年底到1938年5月間,八路軍129師的先頭部隊挺進河北南部。段海洲在這段時間與我軍就有所接觸,等徐向前同志率領大隊人馬進駐南宮后,對徐向前同志已經仰慕已久的段海洲決定加入八路軍。
說起來,段海洲的這個決定也是“稀里糊涂”,自己也沒個明確思路,只是因為對我黨有好印象,而且又有被吞并的壓力。
和徐向前同志見面時,徐向前同志非常熱情。而段海洲卻局促不安。徐向前同志提出“派政委”、“隊伍整編“、”“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要和老百姓同甘共苦”等我軍原則時,段海洲只是一個勁兒地點頭稱是。他除了想保留“司令”這個頭銜外,倒是沒別的要求。不得不說,他真是一點思路都沒有。
給他派來的政委就是老紅軍,時任386旅參謀長的李聚奎同志。
在和段海洲來到義勇軍的駐地后,李聚奎同志大感意外,這隊伍的素質比想象的還要差。聽到要改編后,還跑了好多人。
不過,在李聚奎政委的努力下,隊伍終于穩定下來,開到了八路軍在南宮的駐地,并改編為“八路軍青年游擊縱隊”,簡稱“青縱”,仍由段海洲擔任他心心念念的司令。這也是為什么李聚奎同志一直稱呼他“司令”的原因。按當時的編制,段海洲屬于旅級高級干部。
在整編為八路軍后,“青縱”的面貌煥然一心,參加了兩次平定反動會道門的戰斗,表現不錯。
其間,李聚奎同志對段海洲做了大量思想工作,段海洲也對我黨、我軍越來越了解。129師政委鄧小平同志到南宮時,還特意擺了一桌在當時算是很好的酒菜,招待了段海洲,并對他進行了一番嘉勉。
1938年底,“青縱”已經成為一支頗具戰斗力的隊伍,李聚奎同志也調往魯西北重建抗日武裝。可過了沒幾個月,他就聽說段海洲竟然脫離八路軍了!
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在那段時間,段海洲因為眼病,便請假從前線回到南宮總部治療。徐向前同志還多次看望他,對他關懷備至。段海洲也很感激。
但是,等他眼睛好了之后,他卻以“隊伍在河南北部,和南宮之間有日偽軍相隔,歸隊不易”為由,請假回老家看看。
對于這個莫名其妙的請假申請,徐向前同志仍然批準了。
此時,段海洲對于要不要繼續跟著八路軍已經很“擰巴”,但鄧小平、徐向前、李聚奎等同志對他非常厚待,他又十分“為難”。
這個人吧,糊涂是糊涂,但重情重義也算是另一個優點。
“擰巴”之后,段海洲還是很“為難”地做出了選擇。他給鄧小平、徐向前同志寫了一封告別信,還把帶回家的5匹馬和4支手槍都托人帶回了129師師部。
后來,他自己也說這次離隊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那么,他在當時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擰巴的人生
原來,段海洲在回到老家之后,就被那幫不愿意參加八路軍的老哥們兒給包圍了。
想想都能知道這幫人會說啥,而耳根子一直“軟”的段海洲沒架住這幫人的一通煽動,便開始“擰巴”了。
恰逢此時,他過去在石友三“干部學校”的老同學王文瀚派人來聯系他,告訴他自己在冀東有支隊伍,想讓段海洲當司令。周圍這幫人也勸他去就職。
段海洲覺得這是個好事兒,便半推半就地去了。
這件事兒吧,大概率是石友信安排好的。據說,在段海洲得眼病的時候,他和石友信就有過聯系。
而且,在1938年底,擔任國民黨39集團軍司令的石友三正好在冀南一帶,拉攏段海洲是大概率的事情。
于是,段海洲“順理成章”地很“為難”地脫離了八路軍。不久之后,“老校長”石友信對他又是一番安撫,段海洲的隊伍也被改編為石友三手下69軍教導師的2團。
不過,當石友三所部和八路軍搞“摩擦”的時候,段海洲還算有良心,雖然“擰巴”了,但也“消極怠工”。而且,八路軍里的老戰友也寫信勸過他。
可段海洲萬萬沒想到,過了沒多久,石友三通過石友信主動勾結鬼子,要投敵當漢奸。其部下高樹勛聞訊是拍案而起,不但活埋了這個石友三,順便把給鬼子送信的石友信也槍斃了。
本來,這是個好事兒。可段海洲呢,又開始糊涂了。
在他眼里,石友信是不是漢奸無所謂,是自己的“老校長”才重要。所以,他不顧民族大義,居然和別的老同學一起,要找高殊勛算賬,給“校長”報仇。
結果,整個39集團亂成一團,“復仇者聯盟”也沒打過高樹勛,只能做猢猻散。
段海洲帶著剩下的部隊又投奔了孫良誠的手下王清翰,隊伍被改編為獨4旅2團。
本以為能消停消停。可大出段海洲所料,王清翰跟著孫良誠也當漢奸了。
這回,段海洲倒是不擰巴了,雖然有一堆缺點,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還是個明白人。
脫離王清翰后,段海洲又投奔了湯恩伯的手下王毓文。這湯恩伯是蔣介石的嫡系,而王毓文又是湯恩伯的嫡系。所以,段海洲是嫡系的嫡系的部下,總算靠上大山,而且還搖身一變,成了國軍的少將師長。
可是,段師長接下來又開始“擰巴”了。
因為王毓文沒去打鬼子,反而和新四軍干上了。對此,段師長是老大不愿意,所以繼續“消極怠工”。但是,這次他運氣不好,被新四軍胖揍一通。可因為沾了嫡系的光,他是挨打有功,居然弄了個“4等寶鼎勛章”。
此后,段海洲就帶著這“安慰獎”,不但等到了鬼子投降的那天,他的33師作為嫡系,還有了到徐州受降的殊榮,同時,裝備也是煥然一新。
當然,這嫡系不是白當的,很快,段海洲就被派到山東和我軍展開內戰。
這讓段師長非常“擰巴”,正好,新來的頂頭上司蔣當翊還把他架空,當了有名無實的副軍長。
對此,段師長很生氣,便找來33師的老參謀長黨建國商量起義。事實上,他身邊一直有我黨的地下工作者在做他的工作。我黨也始終沒把他定義為叛徒。
可天算不如人算,黨建國雖然挾持了33師的新師長莫國璋,卻沒搞定下面的部隊。最后,他只能帶著師直警衛營,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下,投奔解放軍了。
這下,段海洲傻眼了,自己未立寸功,光桿兒起義,實在太難為情。所以,他干脆帶著家人,脫離軍隊,到重慶隱姓埋名,開了個理發店為生。
從此,他再也不用擰巴了。
再后來,就發生了本文開頭時的一幕。在和老政委李聚奎寒暄過后,段海洲還是選擇了繼續過平凡人的生活。
特殊時期過后,他擔任了萬縣的政協委員,還寫了回憶文章。
1990年,段海洲病逝,高壽81。
怎么評論這位“段司令”的一輩子呢?
只能說總體功過相抵,人畜無害吧。
素材來源:
抗日戰爭紀念網
李聚奎:“青年抗日義勇軍團”的新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