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中陸地環境是一個重要板塊。在高考中,對于陸地環境的考查形式多樣,可能通過圖表分析、案例研究、區域比較等方式,要求考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例如,給出一個區域的地質剖面圖,讓考生判斷地質構造類型、分析可能的礦產資源分布;或者給出某條河流的相關數據,考查河流的特征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1、地球的內部圈層:地殼(地表到莫霍界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巖石圈范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之上)
3、巖石成因分類:巖漿巖(噴出巖和侵入巖)、沉積巖(層理構造、有化石)、變質巖。
4、巖石圈物質循環:巖漿冷卻凝固→巖漿巖→外力→沉積巖-變質→變質巖→熔化→巖漿。
5、地質作用:
①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震、變質作用);
②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
6、地質構造的類型:褶皺(背斜、向斜),斷層(上升巖塊——地壘、下沉巖塊——地塹)。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蝕(在外力侵蝕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頂部受張力,容易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8、地壘——廬山、泰山;地塹——東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背斜(儲油)、向斜(儲水)、大型工程選址,應避開斷層 。
10.外力作用與常見地貌:
①流水侵蝕——溝谷、峽谷、瀑布、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彎曲的河道——凹岸侵蝕,凸岸沉積(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積——山麓沖積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
③風力侵蝕——風蝕溝谷、風蝕洼地、蘑菇石、風蝕柱、風蝕城堡等;
④風力沉積——沙丘、沙壟、沙漠邊緣的黃土堆、黃土高原;
11、陸地環境的整體性:陸地環境各要素(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聯系、相互 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陸地環境的整體性。例如我國西北地方各環境要素都體現出干旱特征。
12、陸地環境的地域差異有:
①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熱量)——緯度地帶性;
②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水分)——經度地帶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水分和熱量)——垂直地帶性。
13.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①山地所處的緯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陽坡、陰坡;④迎風、背風坡。
14、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 一是0℃等溫線的海拔(陽坡、陰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風、背風坡)
15、非地帶性因素: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響等。例如我國西北地方的綠洲。
16、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兩大地震帶是:環太平洋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帶。我國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國位于兩大地震帶中。
②地質災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強度;實施護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護植被,改善生態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