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位媽媽帶著孩子琪琪走進了暖星2V1評估現場。
她連連感嘆僅僅一小時半下來,進步就太大了?!斑@場評估值了?!?/p>
琪琪竟然也難得地說:“明天還要再來!”
接下來以她的第一視角,看看她當時的內心活動:
走進機構教室的時候,我怎么也想不到之后會發生什么。
3歲之前,因為疫情,琪琪一直在老家和爺爺奶奶生活。
疫情結束,接琪琪回了上海,我和老公發現:
和他說話,他不會理你;
叫他做什么事情,他也不會去照著做;
幼兒園老師又向我反應“他各方面都不太行”,特別是理解能力不好。
琪琪被診斷為中重度自閉癥。
1.
“不可能被允許的”
我們家一直認為,琪琪的這些“怪習慣”是因為發育的問題:
發育好了,社交語言就自然好了,所以也沒有進行過干預,只是帶他去做食療:吃中藥、營養素。
不過,我們發現用食療,越吃越不好——本來會大小便的,四個月后他也不會了,于是停止了。
因為公眾號上看到評估活動,而且創始人是科班出身,懷著莫名的相信,我來了。
測評的時候,督導和我聊天,老師和琪琪玩。
正和督導聊著呢,就看到琪琪開始在我們三個大人面前亂扔東西,我佯裝鎮定,內心抓狂:
怎么這樣?好丟臉!一怕老師受不了,二怕機構受不了。
我的恐懼和拘謹并不是憑空而來的。
因為我深知,這些出格的行為,在外面的機構,是絕對不會被允許的。
在我印象里,評估課是“考”孩子的課。
之前也去過好幾家機構,都是讓孩子考試:
這個能力有沒有?那個能力有沒有?
孩子本來就只有60分,在那里更是緊張,厭學,可能只輸出45分而已。
因為我知道不可能有包容孩子問題行為的機構存在,在家里,他隨便亂扔東西,也是要絕對要被禁止的。我想這是一種保護,讓他早點知道這樣的不包容,總好過在外面受傷害,遭人白眼的好。
2.
“不可能!
一次課,進步這么快?!”
意想不到的的是,這次,問題竟然沒有變成問題。
看到他持續不斷地亂扔,我想:“算了,習慣了?!币源藖戆参?、麻木自己。
同時對老師也有“怨念”:你們就這么任由他扔?不管管嗎?
慢慢的,琪琪從滿屋子無目標地亂扔,開始有指向性地扔向我了。
身邊的督導察覺到,這樣可能是想引起我的注意。
他解讀道:“他似乎是想要你回應些什么?!?/p>
可是問題就是我不知如何“回應”他啊。朝他發火?會不會強化他的攻擊行為?我當時感到很混亂。
好在這時救星駕到。一邊的老師引導琪琪往我身上抹沙子。好吧,這總比朝我扔東西好。
我彈了彈褲子上的沙子,并沒有責怪他。沒想到,他露出了開心的情緒。
也許,這樣做真的能讓他有好的情緒反饋,我心想。
同時,老師也持續不斷地給他遞沙子。那天老師也穿了一條白褲子,琪琪也不知不覺把沙子抹在了老師褲子上,老師竟然也沒有生氣。
扔東西這個問題行為竟然演變成了一個游戲——慢慢的,他對老師的關注開始多了。
接下來,我看到一個個一來一回的良性循環。
最后玩累了,琪琪注意到地上的沙子,想捏出一個形狀來,可是沙子散,捏不起來。
老師敏銳地察覺到,他喜歡玩橡皮泥——確實,在家里,琪琪最愛玩的玩具之一就是橡皮泥了??墒怯兄T多限制:怕弄臟家里,或覺得兩個顏色混在一起顯臟不好看,所以每次只給他兩小塊。
沒想到老師從屋外拿進來一大袋的橡皮泥。他高興極了。接下來半個小時,他都在玩橡皮泥。
待到評估課結束,他居然說:“明天再來玩?!?/strong>這樣主動的語言幾乎很少,而且是如此帶著期待情緒的表達!這說明他真的玩得很開心。不知是不是錯覺,回去之后,他的語言變多了,還會說很多我以前沒有聽到過的話。
一節名為“評估”的課,就有這樣的效果,我覺得值了。
3.
不可能變“可能”
的神奇感覺
可能是緣分到了,連這家機構理念都不知道的我,竟誤打誤撞,從一節評估課里得到這么多的回饋。別人說的“不可能變可能”,原來是這樣一種神奇的感覺。我有了可以期待更多的自信。
我期待以后他會經常來找我——
我期待以后一來一回自發的交流會越來越多——
我也期待他能夠聽我講故事——以前我總是覺得他很累,懶得說話。
在這樣一個很包容的環境里,一定會有和以前不一樣的事情發生。
想體驗琪琪媽媽經歷的評估嗎?
暖星之家(北京、上海)
掃碼咨詢評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