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鄭翅)近日,北京市朝陽區小學“宜學課堂”關鍵問題解決系列研討活動在芳草地國際學校世紀小學舉辦。研討活動聚焦教學模式研究,破解教育教學難點問題,從區域教研層面支持引領區域教育改革,使“宜學”朝陽建設由規劃圖逐步轉變為施工圖。
近年來,世紀小學探索出“對話課堂”創新路徑,構建“問題引導—多維對話—素養生成”的教學模式。在課例展示環節,世紀小學語文教師朱美陽以“童話劇場招募小演員”為情境任務,通過表演—創編—思辨,引導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運用對話模型創編動物臺詞,發展語言表達能力與想象力,體悟“青蛙為何不再賣泥塘”這一核心問題,體現“深度對話”的教育理念。世紀小學數學教師肖楓以“搶椅子游戲”為切入點,巧妙創設真實情境,構建“邏輯推理—模型建構—實踐應用”的教學路徑。課堂中,教師退居引導者角色,通過開放性問題,激發學生自主提問、思辨總結、完善邏輯,彰顯“對話課堂”的育人價值。
“新版語文課標指出,要注重語言實踐,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對話合作等方式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品質。”世紀小學校長吳建國和教學副主任劉煜菁共同分享了學校聚焦對話課堂、賦能師生發展的具體實踐,學校以學生為根、以理論為本、以文化為源、以實踐為基,系統構建“育慧課堂”進階模型,實現學生從“敢說敢言”到“能言善辯”再到“思維躍遷”的跨越式發展,以對話課堂沃土,培育師生共生共長,詮釋了多維對話賦能素養提升的有效范本。
朝陽區教科院小學教研部主任錢守旺以宜學課堂“教、學、評、用、創”為標準,指出“對話課堂”對話分享充分、原理理解透徹、學法指導到位、媒介使用巧妙、數學味道濃厚、素養落地扎實。朝陽區教科院小學教研部副主任馬妍認為,教師從過去思考怎樣講授更有效,到今天思考如何設計學生的學習,這不僅是教學方法的轉變,更是理念的進步。
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教師和教研。教師如何煉成“對話課堂”?在圓桌對話環節,世紀小學的師生和家長代表共聚圓桌,共話課堂。
在世紀小學教師任春燕看來,教師要做到三個對話:“一是與課標對話,以課標中的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提煉核心問題。二是與學生對話,提前做好學情分析調研,結合學情數據調整教學設計,體現教學的層次性。三是與未來對話,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來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形成結構化的認知,同時把一些社會熱點問題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去,讓學生成長看得到方向。”
教學模式的創新必然會帶來課堂和師生的變化。
“這啟示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提升自身專業素養,以適應新時代教育需求。”朝陽區教科院黨總支書記劉強認為,“對話課堂”強調教學相長,注重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促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深度思考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并促使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反思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帶動朝陽區教師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中心教研員楊帆認為,對話課堂響應國家政策、體現多元評價、創新數字賦能,既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又提升了學生能力水平,通過師生關系的重構推動課堂新生態的發展。
目前,朝陽區已有45所學校加入“宜學課堂”實驗校,組織10余場區域性活動,輻射1.8萬余人次。
作者:鄭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