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小鎮是不能有存稿的,因為哪怕就一天也會進行大改。昨天文章就被大修了,把前半部分展開為了一整篇,另一半是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需求多元化,這也是中國經濟刺激決策從大開大合到注重四兩撥千斤的關鍵原因。
玩競技游戲最大的忌諱就是空放大招,本來穩贏的局,也會因為浪費大招導致失敗。現實也一樣,資源是有限的,而相比資源,更關鍵的是時間和慣性,越猛的政策,慣性越大、延續時間越長,如果用對了還好,但如果錯了,后果甚至可能要用一代人的時間來彌補,而在大國競爭激烈的變局時代,哪里有一代人的時間可以浪費?
美國就是典型,教育改革的嚴重錯誤,耽誤了美國一代人的成長,在伴隨其他重大政策的失誤,就算是百年積累的人類第一帝國,也在與中國的競爭中陷入不利局面。
小鎮還是要拿部分金融機構的某些分析作為靶子,畢竟各行各業也只有金融機構會把關注點放在宏觀政策和國際對比上,其他行業基本是只談自身,頂多外擴到相關行業以及與大眾有關的如勞動保護等領域,不會過于外擴。
正如《》提到的,如大摩等頂級投行對中國近期宏觀形勢和決策的分析,往往落腳在一點:為何還不加力刺激,來對沖關稅戰導致的外貿壓力、加大房地產救市力度、提振消費以促進內需?說到底就是非常簡單的貨幣、財政政策加力的老一套,毫無價值。
小鎮覺得作為頂級投行,應該不至于只是這種水平,或許只是公開這么說罷了。因為這種對政策和經濟、社會的認知,過于淺薄,基本停留在20年前粗放式增長的舊時代,那個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限制消費的是供給而非需求,所以只要加大刺激、加大生產,消費一定能夠迅速增加。表現為大規模房地產開發迅速拉動經濟、提高人均住房面積,也體現在幾乎所有的商品消費都出現迅猛增長。
但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商品消費從實物角度,大概2015年前后見頂,增速大為下降,從量的增長,轉變為質的提升,實物消費總量基本不變,但品質大為提升。這也被概括為新消費、新零售等概念,2015年盒馬超市創立,就是商品消費從增量向存量轉型的代表之一。
國家也早就開始著手增長方式的轉型。
1995年國家就提出了“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指導方針,這一思維更早是1960年代蘇聯經濟學家提出的。但這種長期發展方向的調整,需要很長時間,也要為中短期目標讓步,所以發展方向并沒有根本性轉變,甚至在粗放型增長的路上越走越遠。
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2010年又提出“八個加快”的總體意見,目的就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強調這是一場攻堅戰、一場持久戰。
2012年全國范圍突發嚴重霧霾,令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從書本進入現實,每一個中國人都深刻感到了,再不進行徹底的經濟發展轉型,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畢竟吃穿用度甚至飲水可以搞特殊,空氣怎么搞特殊?難道一輩子待在封閉的玻璃房里不出門?
再加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全世界都在反思調整過去的發展模式。種種原因下,2012年十八大之后,轉型升級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十二五”以及之后規劃的主線也一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2024年,以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為代表的新增長方式,終于被徹底確立,再也沒人質疑。
經濟發展方式的漫長轉型,持續整整30年,正是開頭提到的,越猛的政策,慣性越大、延續時間越長。
自2012年之后,經歷很多,2018年以來中美全面博弈、疫情的沖擊等令改革大為加速,2013年提出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速度遠超預期,其意義并不亞于中國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方面的進步。
但有一些領域,比如金融機構的分析者,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國家治理決策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十幾年前甚至20多年前,停留在那個供給仍然不足、只要政府加力就能夠解決消費不足、經濟增長乏力的時代,根本沒有注意到時代早已不同。
政策已經從過去大開大合的粗放式,轉變為強調精準有效的精細化。
甚至某些機構自身分析都是矛盾的。
比如一方面強調過國家加大刺激力度去解決經濟放緩問題,但另一邊卻批評國家M2等指標激增,質疑中國資金利用效率低,拿來說事的核心指標是M2與GDP的比值。
當然這種認知一般不會出現在正規機構的正式分析中,頂多是某些首席在演講中隨口一提,因為持這種觀點只能說明對金融、貨幣的理解非常業余。
畢竟眾所周知,M2早在1993年就被美聯儲廢棄了,原因是M2這個指標早就無法反映真實的現實貨幣需求,任何專業機構如果拿M2進行分析,這都很不專業。其次GDP從定義上,僅僅只是反映一國生產價值的貨幣化,方便進行自我對比,但不同貨幣的貨幣化代表的真實價值大不一樣。
最直觀的對比,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圍繞美元霸權建立的覆蓋全球的金融鏈條,能夠承擔的債務能力比全球任何貨幣都強,體現在美元對組織再生產的驅動能力極強,根本不需要像人民幣這樣大規模發行。
以上姑且不展開,只問一個非常基本的邏輯:
既然批評中國貨幣增發對經濟增長的帶動率很低,體現在質疑中國M2占GDP的比重遠超美國和全球水平,2024年已經高達232%,遠高于美國的100%左右和全球的150%左右。
也就是說就算國家大規模加大刺激,最終能夠帶動的GDP增加值和就業也極為有限,就算真的額外增加10萬億刺激,又能如何?
舉個例子,從去年開始搞“兩新”,成績非常好。根據官方數據,2024年3000億補貼帶動相關銷售額超1萬億元,但這很多嗎?
要注意銷售額1萬億元,絕非帶動GDP增加值1萬億元,綜合來看,帶來的GDP增加值能有5000億就不錯了;還要考慮很多消費就算沒有補貼也會進行,剔除掉這部分后,真正由刺激帶來的增值就更少了,而且這種刺激消費屬于預支未來,不可能今年刺激購買之后,明年還會購買,因此只能應急,也主要是為了支持相關行業發展,而非純粹帶動消費。
而“兩新”已經是效率最高的經濟刺激手段。
何況,既然一直批評中國消費不足,那么很顯然是供給高于消費,如果繼續加大刺激,無非兩條路:
一是投消費,比如發錢給所有人。但問題是現代經濟每時每刻都在循環,任何一個環節的成本提升,必然會在循環中不斷抬高,直接發錢導致的通脹極為兇猛,且難以遏制,美國就是典型,總不能美國解決不了的,中國反而就能吧?
原因是直接發錢導致人工成本迅猛增加,因為既然發錢了,愿意勞動的人口就減少,吸引人工作必須提供更高的薪資,于是不斷提高物價水平,而發錢絕不可能是永久的,終有一天會暫停,但屆時已經提高的物價不可能降回去。大家不妨觀察下身邊的包子鋪等小店,包子價格跟著豬肉價格上漲以后,會不會下降呢?不會的,這就是以人工為核心的服務價格上漲的不可逆性。
二是繼續投生產。倘若不搞大范圍發錢,而是繼續投資生產,那問題就更大了。因為現在已經是供過于求,當投資加大,必然導致供過于求變得更加嚴重,只會導致內卷加劇、利率下降、破產失業。
那么,既然大放水、大刺激有這么大的隱患,也解決不了問題,那么到底該怎么辦呢?
還是要從精細化上做文章,要從小事入手,解決消費的大問題。
一定要扭轉思維,不能遇到問題,老是沿用過去幾十年的粗放式刺激模式,一定要沉下身子,去觀察分析影響消費和經濟運行的具體卡點,通過解決一個個小卡點去改善。
外國人入境消費就是典型。
不要小瞧外國人入境消費,這就如不要小瞧中俄之間的合作價值一樣,眼睛要從大刺激、大放水上面挪開,要適應積少成多。
發達經濟體一般而言,外國人入境消費也就是國際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在1%左右,而如澳大利亞、意大利、法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一般在2%左右,以旅游立國的如阿聯酋、泰國、西班牙基本在5%以上。
就連印度這種國家,國際旅游收入占比也能達到0.9%,基本跟日本在同一級別,美國大概在0.5%左右。
中國作為大國,肯定不適合跟5%的泰國、2%的英澳加比,但總不能比印度還低吧?最起碼也跟美國看齊吧?
根據聯合國旅游組織的統計,中國2024年國際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僅為0.21%,還不到美國的一半占比,遠低于中國應有的發展水平。
不過中國方面的統計口徑與聯合國旅游組織的不一樣,4月27日國新辦介紹優化離境退稅政策擴大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表示2024年,中國境外旅客入境消費占中國GDP的比重約為0.5%,不過這是因為中國把不過夜的境外旅客消費也計算在內了。
根據中國的統計口徑,全球主要國家入境消費占比大概在1%到3%之間。
無論是什么統計口徑,都說明中國在國際旅游消費上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根據中國統計口徑,2024年入境旅客總消費是942億美元,同比增長77.8%,但仍然遠低于十年前的水平,早在2015年就已經達到1136.5億美元,2019年則達到1313億美元,年均增速為3.68%。
如果沒有三年疫情的沖擊,假設還是延續2015年以來的增速,那么2024年入境消費總額應該至少在1500億美元以上,而考慮到最近五年中國技術進步和網絡傳播影響,參考日本旅游增速,很大可能突破2000億美元。
僅此一項,就可以額外增加上千億美元的國際消費,而且要注意,這類國際消費能夠帶動幾倍的GDP增加值,國際上一般用“旅游收入乘數”來概算,取中間值的3倍,也相當于GDP增加1500-3000億美元,相當于0.8%-1.5%的GDP增加值,基本可以覆蓋掉美國關稅額外加征50%的影響,甚至因為美國掀起關稅戰,還會導致入境消費提速。
上面僅僅是表意的測算,現實要比上述估算復雜得多,但結論是不變的:如果沒有疫情的沖擊,那么僅按部就班帶動的國際旅游收入增加,也起碼可以額外提高近1個百分點的增加值。
現在各行各業都這么卷,這可是一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1%啊。
2024年如何實現了70%以上的增速?是提供了海量刺激嗎?
不是的,就是從小事入手,梳理影響外國人來華消費的種種卡點、堵點,逐一解決。2023年放開后,入境消費并沒有隨之增長,當年入境消費僅為530億美元,僅為2019年的40%,面對這一局面,開始著手改革,注意是一系列小改革。
先是增加國際航班,解決國際旅客如何來中國的問題。
然后是解決支付、住宿、交通、通訊等一系列問題。想盡辦法彌合中國過于先進的電子化社會與全球平均水平的落差,推行“一部手機暢游中國”,想盡辦法方便境外游客使用電子支付,住宿方面改革外國人住宿的相關規定,簡化酒店接待報備,通訊方面也對外國人入境提供便利,再加上新社交平臺的興起,很快外國人來華的顧慮少了很多。
隨即還推出了單方面免簽,也就是過境免簽政策,隨著試點探索,不斷擴大范圍;在吸引境外游客方面,也下足了力氣,不僅支持中國網紅、中國文化作品加大海外宣傳,還吸引海外大網紅來中國,捐獻南京大屠殺相冊的埃文·凱爾訪華、還有全球數千萬粉絲的甲亢哥在全國各地不間斷直播就是典型,而世界第一網紅、全球擁有數億粉絲的野獸先生很可能也將在今年訪華。
優化外國人入境消費的舉措仍在不斷推進。比如4月優化離境退稅政策,核心是把離境退稅的起退點從500元降到200元,還把現金退稅金額上限從1萬元提高到2萬元。
此外還擴大離境退稅商店覆蓋面、優化離境退稅商品和服務供給、加強宣傳推廣、優化包括導游服務等在內的有關機制等等。
上述并沒有什么大刺激、大放水這種大開大合的招數,有的是各個部門、各個地區乃至全社會不斷地優化小細節,而這些細節聚沙成塔就帶動入境消費猛增。從目前看,受關稅戰沖擊和中國行的持續發酵,2025年還將繼續猛增,有可能今年就會突破2019年的歷史紀錄。
雖然已經解決了很多問題,但影響消費的卡點仍然非常多。
順著入境消費來談,2025年海南封關,海南沒有成熟的工農業體系,能搞的就是服務業,也大有可為,尤其跨境消費本就是海南的發展重點,2024年海南接待游客數量接近1億人次,而從2011年至今,海口海關統計的離島免稅購物金額也超過2千億元。
但海南的跨境消費只能說潛力巨大,不僅跨境消費太低,還有旅游、醫療、康養、教育、文化娛樂等等各方面的服務消費也不足。
小鎮2019年起,去了好幾次海南,加起來也有幾周了。
影響消費很重要的原因不是缺政策,卡點恰恰是諸多阻礙消費的細節,考驗的是治理能力。
2021年小鎮寫《》,文中提到的問題,目前仍然存在。
小鎮每次去海南,一定去海口日月廣場的退稅店看看,第一次去就很失望,之后每次仍然失望。免稅商品太過單一,基本是化妝品和酒水,嚴重缺少奢侈品等獨有資源,購買的價值本就不大;最重要的是免稅店的銷售服務人員還需要加強培訓,在購物的時候,小鎮曾詢問店員一款紅酒的基礎問題,對方一問三不知,是不知道還是不愿意回答?這還是中國人詢問,如果外國人詢問呢?
免稅商品單一、銷售人員無法提供專業服務,那又何必非得在海南購買呢?類似的跨境消費人才匱乏問題,在海南各行各業普遍存在,不僅是海南,全國范圍也存在類似問題,只不過海南作為封關運行的自貿港,跨境人才匱乏問題更加緊迫。
還有監管改革。
小鎮最近看“大漠叔叔”出海釣魚的視頻,出海的漁船非常小,釣到的基本只有當地稱之為“黃雞魚”的近海魚,而且“大漠叔叔”等了很久都沒釣到,這說明垂釣的地方魚群過于稀疏。
海南是海釣的圣地,但絕不是這種僅僅在近海的垂釣,這跟找個湖泊、河邊區別不大。不僅“大漠叔叔”,還有其他海南垂釣者發的視頻,也基本在近海溜達,原因很簡單,因為目前規定,垂釣船只能在近海5公里范圍內作業,海南近海魚群本就很少,要想繼續深入遠海,這涉及到交通、農業、漁業等跨部門監管協調和改革問題。
不要瞧不起海釣,國內有多少釣魚愛好者呢?釣魚消費可不低,幾根魚竿就幾千上萬了,更別提海釣帶動的消費就更大了。哪怕全球對比,海南的海釣資源都堪稱頂級,但就是發展不起來,現行監管是否需要改革呢?僅此一項,每年吸引10億左右的海釣消費,并不難,還能在海南形成一條海釣產業鏈,吸引國內、國際相關企業在海南布局。
過境都可以免簽了,海釣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再說,所謂的深海海釣,一般也就是水深50米以上海域,根據海南情況,大概從目前5公里擴大到20公里也就夠了,還可以劃定幾個區域,并不影響其他需求。
還有小鎮之前在《》舉例的海南的醫療康養,海南在醫療領域享有特殊政策,一些尚未經過國家審核通過的,可以在海南先行使用,考慮到中國境外醫療消費需求旺盛,與其讓國人在他國消費,還不如在海南消費。但有多少中國人知道海南有這種特殊政策呢?
僅僅一個跨境消費、一個海南,都有如此多的細節卡點,全國呢?
相比大放水、大刺激這種級別的宏大政策,解決這種細節卡點,難度要低很多、也更能立竿見影,大多數問題一個省、一個行業自己就能解決,而且一年能解決很多,一個卡點帶動幾億消費,100個、1000個呢?隨著卡點解決增多,會產生巨大的協同效應。
從五一消費來看,中國消費者整體上不缺錢,缺的是如何說服自己把錢花出去。一方面要靠提高社會保障,另一方面要提高服務供給,讓人覺得錢花了值、不是冤大頭。
所以,接下來不要老去想什么大招,要更多著眼于細節。而對大眾來說,大放水這種事只有掌握一定資本的大機構、大資本才有資格參與,作為普通人,更容易參與這類細節的變革,而且任何一個細節的變化,都足以改變很多普通人的人生軌跡。
其他文章推薦
如果喜歡,還請點贊、“在看”和關注吧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發現“大樹鄉談”
備用:大樹鄉談2022、大樹鄉談20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