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節氣到,田里雨水漸多,玉米底肥選對了嗎?每年這個時候,總有農戶看著減產的玉米直嘆氣,問題多出在底肥上。
山東德州有合作社,用高氮復合肥作底肥,苗期玉米看著旺。可到了拔節期,莖稈細弱像竹筷,80%植株倒伏,畝產不足400公斤。
農科院數據說,玉米苗期只需8.2%全生育期氮素,這類肥施太多。每畝氮素超需求21.
2公斤,38%浪費不說,還抑制根系發育。拔節期氮素耗盡,玉米“斷糧”,穗粒少、禿尖多,最終減產23%。河南周口某農場,長期用含氯復合肥,三年后土壤變酸害了根。
氯離子累積破壞土壤結構,激活有毒元素,玉米抗倒能力直下降。實測倒伏率40%,莖腐病發病率增3倍,每畝損失超800元。農民都知道“底肥一勺金”,可老經驗遇上新問題,得學會辨好壞。
有人覺得肥貴就好、氮多就旺,其實錯了,選肥要依土依苗來定。科學施肥有方法,試試“三級火箭式供肥法”,分階段補營養。
底肥用15 - 15 - 15平衡型復合肥,配腐熟羊糞,養土又提肥效。大喇叭口期追尿素和硫酸鉀,趕上玉米需氮高峰,千粒重能增12%。
灌漿期噴磷酸二氫鉀加硼砂,保葉防禿尖,每畝能增產150斤以上。邵陽王師傅就做得好,當地土偏酸,他調酸控釋雙管齊下。底肥換低氮高磷鉀復合肥,加鈣鎂磷肥調pH值,配控釋肥保后期。
去年他的玉米畝產1600斤,比傳統方法增產40%,成本還降了15%。眼下雨水多,選肥更要謹慎,高氮含氯肥別再用,傷根又壞土。
我跑了十年地頭,見過太多肥不對的教訓,大家千萬別大意。
不同地方土性不同,東北防低溫、南方防濕澇,施肥得看地頭情況。
有些農戶靠老經驗看云識天氣、用草木灰,這些辦法值得肯定。
但最好結合科學,播前做個土壤檢測,心里有譜才好下肥。別等減產了才后悔,現在就聯系農技站,拿個個性化施肥方案。
農諺說得好,“種地不依土,累死白辛苦”,底肥選對豐收才有譜。趕緊趁著播種前,把土壤情況摸清楚,別讓錯肥擋了豐收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