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老把式念叨的草木灰順口溜,藏著種地的大講究!這不起眼的灰燼如今成了田里“香餑餑”,可不少人用錯鬧了笑話。有人把僵土變松活,有人卻把菜苗燒得蔫巴巴,問題出在哪兒?
先來說說“三撒”,找準時機灰肥變“黃金”。一撒黏性“僵土地”,鉀元素松土,碳酸鈣中和酸性。
老農說得好:“一把灰撒僵土,硬地三天軟如棉。
”二撒葉面“蟲窩處”,堿性顆粒堵氣孔,治蟲不傷苗。
傍晚趁露水未干撒,蟲子連夜搬新家,比農藥還靈驗。
三撒移栽“弱苗子”,拌土墊底能殺菌,補鉀促根塊莖大。紅薯土豆“吃鉀狠”,灰肥一上塊莖蹭蹭長不停。再講“三不撒”,踩中雷區好肥變“毒藥”。
一不撒“堿窩子地”,堿性疊加鎖死微量元素,葉子黃如書簽。東北黑土地、華北鹽堿地,用前測土別馬虎!
二不撒“氮肥剛施田”,尿素碳銨遇灰變氨氣,肥效全跑光。老話說“氮灰不同框”,兩者得隔7天再用才穩當。三不撒“水洼積地塊”,鹽分疊加根吸水難,苗子活活“渴死”。
低洼地先挖溝排水,再談施肥才靠譜。
九成農民踩中的兩大誤區,看看你犯了沒?誤區一:“越多越好”使勁撒,鉀鈣超標土堿化,板結更嚴重。
科學用量每畝50 - 100公斤,沙土地還得減半才行。記住“灰肥薄如紗,厚了壓莊稼”,千萬別貪心!
誤區二:“啥肥都搭”亂混用,糞肥氮肥遇堿揮發,磷肥變“石頭”。正確做法“先糞后灰隔半月”,各補養分才周全。老把式的“藏灰經”有啥講究?
存灰防潮是關鍵。灰堆搭棚別淋雨,袋裝密封防風吹,鉀元素別流失。
施灰要看天氣選,晴天午后撒,陰雨趕緊收,別讓灰粘葉燒苗。拌土深耕20厘米混,淺埋5厘米保肥效,表面亂揚可不行。
草木灰不是“玄學”,是老祖宗的“土法子加科學經”。摸透“三撒三不撒”,繞開“兩坑”,板結地也能變肥土。
眼下春耕追肥正當時,你家地里的草木灰用對了沒?不同地塊情況不一樣,得根據土質、作物來調整。有人覺得麻煩,可種地就是個精細活兒,馬虎不得。
也有人疑惑,現在化肥這么多,草木灰還有必要用嗎?
其實老辦法和新科技各有好處,搭配好了才更增產。
但前提是得用對方法,不然費力不討好,還浪費資源。關于草木灰的用法,你家有啥老經驗?
不妨說說看。
提醒大家,用之前最好測測土壤酸堿,別盲目下手。各地土質不同,南方酸性土、北方鹽堿地,用法有差別。
總之,種地靠經驗也靠科學,兩者結合才是好把式。希望這些用法能幫到咱農民兄弟,把地種得更肥沃。最后說一句,草木灰雖好,可別忽視其他肥料搭配。
莊稼要長得好,氮磷鉀平衡很重要,別只盯著一樣。
您對草木灰用法還有啥疑問?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以上方法供參考,具體還得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別生搬硬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