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飯,家住濰坊諸城市皇華鎮郝戈莊社區東莎溝村67歲的王成俊來到果園開始一天的勞作。與以前不同的是,他不是去自家地里干活,而是到離家不足1公里遠的村集體的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務工。
“2023年初,俺家的2.1畝地流轉以后,俺就在果園打長工,剪枝、授粉、疏果、套袋、采摘……一年到頭閑不著,加上流轉土地的租金,一年能有2.5萬元穩定收入,我很知足。”王成俊說。
無獨有偶。今年71歲的王善京老人正在果園里疏果,聽說記者是來采訪王成亮,馬上打開了話匣子:“多虧了王書記,早些年俺干建筑工摔壞了腰,啥體力活也干不了,日子過得很緊巴,現在可跟以前不一樣了,土地入股后,一畝600元租金先拿到手里,在這干一天能有120元的工資,而且也累不著。”
5月18日,記者行走在合作社黃金蘋果種植基地,一棵棵掛滿果子的蘋果樹生長在田間,讓人真切感受到這片土地煥發出的盎然生機。
王成亮在查看疏果情況
時光回到15年前。村黨組織換屆選舉,東莎溝村的村民們圍坐在一起,為選好“當家人”熱烈討論。當時的情景,他們依然記憶猶新。
“王成亮是退役軍人,性格穩重,有魄力、有文化、有擔當,在部隊多次立功受獎,退役后一直在擔任村兩委成員,我們選他當書記心里踏實。”父老鄉親們的話語里充滿信任。
“大家選你當村黨支部書記是覺得你有能力,能帶領大家致富,這是對你的信任……”老支書崔廷剛的一番話悄悄給王成亮打氣鼓勵。
上任伊始,王成亮就給自己立下了“軍令狀”:好日子,我要和鄉親們一起過!
“俺們村耕地少,山坡地多。”談及東莎溝的過往,王成亮深深地嘆一口氣:“山嶺薄地種花生、小麥、玉米都不賺錢。”村里主要經濟來源就是630畝老紅富士果樹,也因為品種老化種植優勢不突出,始終沒有帶來太大的效益被淘汰。
過去由于品種老化,樹越長越大,果越結越小。前幾年,農技登門推廣了矮化種植,一系列新技術解開難題,讓蘋果品質上了新臺階。
2023年起,王成亮決定把種植黃金維納斯蘋果作為富民支柱產業,向山嶺薄地要效益,實現經濟生態雙贏。”王成亮說。以前聽說都沒有聽說過的黃金維納斯,如今成了村民的致富果,澆水、打藥、施肥等也全部自動化,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而村民流轉出自家土地,不但可以收取土地流轉費,用工高峰時,還能為村民提供了50多個季節性務工崗位,拓寬了村民致富增收的路子。
“資源變資產、土地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激發了蘋果產業發展活力。村里成立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打造了生態黃金維納斯蘋果種植園,村民變成了股東。目前,120畝高標準矮化密植蘋果已進入準盛果期。
“瞧!剛疏完果,果樹都在攢著勁呢。新技術、新品種,再加上得天獨厚的環境,黃金維納斯蘋果是咱這兒最好的、最合適的產業,”王成亮指著掛滿果子的蘋果樹眉宇間樂開了花。
如今,富裕起來的東莎溝村民過上了好日子。無人機航拍的視角之中,一色的紅瓦綠樹耀眼昂揚;一個鄉風文明、家風良好、民風淳樸的協奏曲,吹拂著鄉村、鄉土、鄉情。
1 條記錄 1/1 頁
編輯:岳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