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中國汽車不再缺技術,也不再缺產品,更不缺銷量,缺的是利潤和真話。
因為看不到真話,所以自我感覺特別良好,于是最容易量化的銷量就被視為競爭勝利的標志、強大的象征,以至于虧錢賣車屢見不鮮,內卷自然不可避免地發生——為了實現媳婦熬成婆——虧錢變成了約定俗成的痛苦的快樂。
熬垮對手,已經成為中國汽車企業之間競爭心照不宣的秘密。月銷量榜單不解渴,更快的周銷量開始下場,車造的如何、用戶口碑如何似乎不重要,輿論要熱、銷量要高才是硬指標。
每一款新能源汽車上市,價格公布后,總是能聽到現場的叫好與吶喊,媒體報道亦是滿屏「價格殺瘋了」,但下一款競品上市,價格更低,周而復始。于是,中國汽車行業詭異的一幕出現了:賣的越多,虧錢越多。
賠本賺吆喝亦是中國汽車的殘酷寫照。2024年,廣汽集團與上汽集團的凈利潤同比下滑均超過80%,長安汽車凈利潤同比下滑35%。
風口上的比亞迪凈利潤增幅也低于銷量增幅,傳統主流車企中只有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的凈利潤增幅高于銷量增幅。
當然,盡管吉利汽車凈利潤同比大增213%,但扣非利潤同比增幅為52%。這個巨大差異的背后,也折射出吉利賣車沒那么賺錢。
2024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達1797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65.2%,這兩組數字在2020年分別只有774.9萬輛和38.4%。中國品牌發展迅猛是不爭的事實,而利潤并未與銷量齊頭并進亦是顯而易見的真相。
不久前,豐田汽車發布了2024財年財報,2024年全球銷量1027萬輛,微降0.3%,但營業額與凈利潤均呈現同比增長的趨勢,分別達到48萬億日元和凈利潤4.7萬億日元。
與之相對應的是,比亞迪、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廣汽集團、長城汽車及上汽集團六家車企利潤總和卻不及豐田汽車凈利潤的1/3。更為扎心的是,2024年中國汽車行業的利潤率為4.3%,而2025年第一季度更是降至3.9%。
欣欣向榮的中國車市與晦澀的低利潤率令人唏噓。事實上,2024年愛說真話的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就針對中國汽車市場的內卷、惡意及無底線的競爭發出預言:全國50%的4S店虧損、車企利潤率跌破5%。如今看一語成讖。
無獨有偶。在去年重慶論壇上,時任廣汽集團董事長的曾慶洪同樣疾呼:汽車行業再卷下去不是辦法,企業沒利潤,就無法納稅、保就業,企業要有長期主義的戰略的格局。
行業、市場以及消費理念的慣性讓中國汽車行業的不健康的「內卷」難以停下來,大多數車企只能被裹挾著踉踉蹌蹌地努力向前跑,為了不至于跑的氣喘吁吁,裁員、關閉工廠成為減輕負擔最簡單粗暴的方法。不完全統計,2024年中國汽車行業裁員人數超3萬人。
到底是什么邪惡的力量把中國汽車拖入泥潭?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低質低價與造假售假使汽車市場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環境,良幣放棄合理的利潤才能與劣幣「平等」競爭。
遵紀守法、好好造車者,悲壯前行;偷工減料、制假售假者,頤指氣使。
《文化的重要作用》一書中的觀點相當透徹:一個國家能否繁榮,文化是一個重大的決定因素,因為文化影響到個人對風險、報償和機會的看法。文化價值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形成人們組織經濟活動所遵循的原則。
一定意義上說,中國汽車以新能源崛起契機爭取到了巨大的機會,但個別車企在這個美好的機會面前非但沒能做到誠實守信、遵循底線原則,甚至以非法手段玩起了零和博弈的游戲。
魏建軍曾直言不諱地評論當下的汽車行業:汽車行業里存在的造假、不合規和不當競爭,損害了健康的經濟秩序,甚至影響中國的對外形象,這是中國對外形象的事。
從社會學角度說,一個好的制度與規則是有助于淘汰壞人的,因為一個壞人造成的傷害遠大于一群好人所作出的努力。
這是中國汽車最好的時代——中國連續16年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新能源技術與產業鏈蓬勃發展向上,已然在全球處于絕對領先的地位。這是中國汽車最壞的時代——眼下存在的無序競爭、造假售假的不正當競爭正在傷害中國汽車的形象,甚至斷送中國汽車的未來。
中國汽車什么也不缺,缺的是說真話的人——只有真話能讓中國汽車審慎前行,成其久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