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武侯祠有十余處。而具有代表性的要數陜西勉縣、四川成都和湖北襄陽的武侯祠。公元263年,蜀國皇帝劉禪下詔在諸葛亮的長眠之地——定軍山修建了武侯祠。此時,距他去世已經將近三十年。由于建設最早、規模完整,加之又是官方唯一敕建,所以勉縣武侯祠又被稱為“天下第一武侯祠”。
和成都武侯祠的熱鬧相比,勉縣武侯祠顯地更加清幽寧靜。蒼翠挺拔的古木,字跡模糊的碑文,朱紅漸褪的城墻,仿佛一直在講述著那段蕩氣回腸的歷史。
在古代民間,人們需要一位智慧的化身,為自己在精神上指點迷津,解除困苦;在蜀國朝廷,皇帝需要一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為社會作表率,為百官立楷模。而諸葛亮無疑是最佳的人選,前有《出師表》,后有《誡子書》,隆中三分天下,五次北伐中原。
然而,我更想了解光環之外的孔明先生。
三歲喪母,八歲喪父,自幼跟隨叔父東奔西走。童年的諸葛亮應該也是一個“早當家”的孩子吧。和兄弟一起讀書,和伙伴一起玩耍。天資聰慧的他在刻苦用功的同時也在等待時機,期待有一天能夠厚積薄發,拯救天下。
不過,諸葛先生也有遺憾:北伐終究沒有成功,天下統一未能如愿。其實,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呢?夢想和現實猶如兩座大山,看起如此近,其實卻那么遠。只要努力奮斗過,就算遺憾也會少了大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