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信網 責編:李源菁 2025-05-20 13:49:59
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康復治療。(來源:信網記者 顧青青 攝)
從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艱難邁步,到運動損傷者重新奔跑的渴望。在健康需求日益多元的當下,康復治療成為患者重拾生活信心的關鍵環節。青島市市立醫院神經康復科,由在康復領域造詣深厚的劉凱主任領銜,憑借專業團隊與創新康復方案,在卒中康復、疼痛治療、運動損傷修復等領域成績斐然。近日,信網記者深入科室,通過沉浸式體驗,揭開其特色康復治療的神秘面紗。
傳統與現代交融 腦卒中康復開新局
腦卒中,這個被稱為“中風”的腦血管疾病,如同無聲的健康殺手,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劉凱指出,腦卒中發病后的前6個月是康復黃金期,把握這一關鍵階段,開展科學、系統的康復訓練,能最大限度幫助患者恢復肢體功能。
在康復科門診,信網記者見到了正在訓練的李先生。曾因腦卒中導致右側肢體偏癱的他,在劉凱團隊的悉心治療下,如今已能在醫生攙扶下緩慢邁步。康復治療師正引導他進行平衡板訓練,通過保持身體穩定,強化核心肌群力量。劉凱介紹,科室采用多維度康復策略,將物理治療與康復手法有機結合,為每位患者定制專屬康復方案。同時,超短波治療儀、負壓干擾電治療儀等先進設備的引入,也為康復治療筑牢技術根基。
“腦卒中患者常伴隨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我們的治療師會在治療全程給予心理支持,幫助患者重塑戰勝疾病的信心。”劉凱補充道。
診療過程。(來源:信網記者 顧青青 攝)
特色康復精準施策 攻克疼痛體態難題
頸肩腰腿痛的手法康復與脊柱側彎矯正,同樣是神經康復科的“拿手好戲”。針對肌肉緊張、關節錯位的患者,康復治療師憑借精湛手法,進行精準推拿與整復。在脊柱側彎矯正區域,治療師依據患者側彎程度和類型,制定階段性訓練計劃,通過拉伸、力量訓練等方式,逐步平衡脊柱兩側肌肉,矯正體態。
信網記者親身體驗了Y姿勢和T姿勢訓練。治療師耐心講解,Y姿勢需雙臂向上伸直呈Y字形,可鍛煉肩背肌肉。T姿勢則將雙臂側平舉成T字,能增強肩袖肌群力量。訓練初始,肩背部便傳來酸脹感,隨著時間推移,手臂逐漸顫抖。在治療師指導下調整呼吸與動作后,信網記者完成幾組訓練,原本僵硬的肩頸瞬間舒展,仿佛掙脫了無形束縛。
隨后,針對信網記者因長期伏案引發的肩頸酸痛問題,劉凱施予正骨治療。觸診定位錯位處后,他以輕柔而精準的手法調整頸椎,伴隨輕微 “咔嗒” 聲,緊繃的頸部即刻松弛下來。“正骨講究巧勁,通過專業手法讓關節復位,從而有效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 劉凱解釋道。
運動損傷治療與理療聯動 助力患者重歸賽場
全民健身熱潮下,運動損傷日益常見。因打籃球導致半月板損傷的張先生,在劉凱團隊定制的康復方案下,正逐步恢復運動能力。康復訓練搭配超短波治療儀、神經肌肉電刺激等理療設備,多管齊下促進恢復。
信網記者體驗沖擊波治療手腕勞損。(來源:信網記者 顧青青 攝)
信網記者也體驗了沖擊波治療手腕勞損。該儀器對肌腱末端病療效顯著,常用于網球肘、腱鞘炎等病癥。治療時,儀器探頭接觸手腕,瞬間傳來麻麻的刺痛感,隨著治療推進,這種感覺漸趨規律。15 分鐘治療結束后,原本僵硬的手腕輕松許多,酸脹感明顯減輕。“沖擊波能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多數患者治療后疼痛都能得到有效緩解。” 劉凱說道。
此外,科室還為運動愛好者提供運動前評估服務,幫助其識別易受傷部位,提前調整運動方式與強度,降低損傷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市市立醫院神經康復科不僅深耕臨床治療,還積極投身科普事業。通過廣泛傳播康復知識,糾正公眾認知誤區,提升大眾對康復治療重要性的認知。
此次沉浸式體驗,讓記者深刻感受到神經康復科的專業與溫情。在這里,無論是腦卒中患者、運動損傷患者,還是受頸肩腰腿痛和脊柱側彎困擾的人群,都能收獲精心治療,重燃康復希望。文/顧青青
[來源:信網 編輯:李源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