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后,全家人的生活重心都圍著孩子轉。不少爸爸開始琢磨早教,買繪本、囤玩具,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但很多人不知道,一個簡單的擁抱,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甚至比這些都大。
這在很多家長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孩子連話都不會說,他能懂什么抱抱和不抱抱的區別?
但其實這背后是有科學依據的,是國內外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才總結出來的。
一、抗挫折能力不同
關于這個結論,在很多家長看來,其實是非常的反常識的,因為在他們看來如果對孩子頻繁的擁抱,反而會讓他們產生依賴,將來生活中很多的事都無法獨立。
但事實卻并非這樣。
美國的科學家團隊在追蹤了兩百對有孩子的家庭5年后,發現了一個驚人的規律:在這兩百對家庭里,被多抱抱的孩子比被少抱抱的孩子抗挫折能力更強。
因為擁抱能夠給予孩子安全感,在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后,他才會勇于去嘗試這個世間的新事物,在面對困難和挫折以后,才不會輕言放棄。
例如,科學家在這個實驗的過程中,分別對被多抱抱的孩子和少抱的孩子,做了一個玩積木的實驗。
實驗的過程中,科學家會不小心將孩子玩的積木給碰倒。
積木被碰倒后,被多抱的孩子會愿意繼續重新將積木搭建起來,繼續嘗試。
而少被抱的孩子,卻選擇了放棄,不敢再做新的嘗試。
所以,父母在孩子嘗試學習一項新技能的時候,不管成功與否,要及時給予孩子擁抱和鼓勵。
比如當孩子第一次學會拍拍手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擁抱,然后夸獎孩子:“我家寶貝真棒,都學會拍拍手了。”
讓孩子能夠在擁抱中感受到滿滿的安全感,從而進一步地提升自身抗挫折的能力。
二、性格差異明顯
孩子將來是陽光開朗還是膽小內向,從擁抱中就能看出端倪。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的性格,是在孩子學會說話,慢慢開始懂事后才逐步形成的。
但其實孩子的性格形成,在孩子剛生下來的前6個月,就能夠看出孩子的性格底色了。
比如有些親戚上門來看孩子的時候,就能夠感受出這個孩子是活潑一點還是悶一點。
有實驗表明,多給孩子擁抱,積極的回應孩子,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陽光開朗。
孩子在父母的擁抱中能夠感受到滿滿的安全感,讓他們對這個陌生的世界,漸漸地不會感到害怕。
變得開始充滿探索欲,無論是玩玩具,還是爬行訓練等都會變得更加的積極。
而這些行為,到了孩子學會說話,上幼兒園以后,進一步就會表現為比較愿意社交,勇于嘗試新的事物。
而缺乏擁抱的孩子,則更加容易變得內向敏感。
因為他們在對這個世界最陌生的時候,沒有能夠從父母身上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導致他們處于長期緊張的狀態,從而變得更加的敏感。
比如缺乏擁抱的孩子,在聽到家里有一些聲響的時候,非常容易被驚哭,對于一些親戚和家長的親昵舉動,也表現得較為冷淡。
這其實從側面反映了,孩子安全感的缺失,讓孩子對于這個世界的一些變化,會下意識地采取防御性的行為。
因此,父母在養娃過程中,要多給孩子一些擁抱和愛撫。
比如每天用手掌,輕輕地撫摸孩子的背部,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才能更好地去適應這個陌生的世界。
三、親子關系不同
很多新手爸媽都認為,剛生下來的孩子是沒有自己的思想的,只需要滿足其生理需求,喂好奶,換好尿布,哄好睡就行了。
這個時候即使做一些親密的舉動,孩子也啥都不知道,只是在白費力氣罷了。
事實上,孩子是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的,特別是在被抱的過程中,他們的安全感會更足,從而進一步地對父母產生更深的依戀關系。
有科研團隊研究發現,頻繁地擁抱孩子,能夠讓孩子更早地識別父母的聲音,比缺乏擁抱的孩子至少要早兩個月。
這種早期親子之間的互動,會進一步地加深親子之間的依戀關系,讓孩子在將來跟父母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
咱們這些當家長的,在孩子小的時候,滿足孩子基本的生理需求外,也更應當注重孩子的“精神需求”。
別等到孩子長大之后,才開始感慨“這孩子咋就跟我不親呢?”
孩子來到這個人世間,第一件要學的事就是愛,只有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對他滿滿的愛,才能夠讓孩子在長大后,能夠更好地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
試著多擁抱一下孩子,讓孩子學會什么是愛,這樣孩子才會試著去愛別人。
結語
總之,家長不要吝嗇對孩子的擁抱,對于孩子而言,經常擁抱并不會慣壞孩子,反而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
你想啊,你有多少年可以抱孩子呢?等孩子長大了,可能碰都不讓碰一下了,又或者是我們抱不動了,所以,珍惜能抱孩子的時光吧。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