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搜狐主辦的2025搜狐科技年度論壇在北京盛大開幕。多位院士、科學家與產業界人士齊聚一堂,激發智慧的深度碰撞,奔赴科技的星辰大海。
本屆論壇線上線下結合,開啟全天的思想盛宴。在下午的現場環節,由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
授、心理與認知科學系主任、人工智能學院教授劉嘉主持的“問道智能”圓桌論壇上,與會嘉賓深入探究了智能的奧秘。
人和機器應該如何相處?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物理學博士張朝陽,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張亞勤,以及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獵戶星空董事長傅盛,三位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跨界思辨。
嘉賓由左至右分別為 張朝陽 張亞勤 傅盛
張朝陽認為,物理研究的很多東西都是一種自洽,能夠自我解釋。也許AI方面,人腦的思考是有限的,不能一下子全局思考,所以AI能夠通過尋找這種自恰性,也許是以它的方式理解了物理,理解了世界。
但是人有直覺,但是AI能產生嗎?如果它產生不了,還是不如人聰明。人總是心生一計,產生自洽性之外的東西,所以AI和機器人未來的發展,是不是對人類的威脅?
張亞勤指出,從人誕生以來便一直與外界環境相互依存,直到1865年蒸汽機發明之前,人類的發展一直是按照達爾文的自然進化論,保持著相對穩定的演化進程。蒸汽機發明之后,人類智能開始與機器智能相融合,這個時候人類進化已經是非線性了。而到了AI時代,人的智能水平產生了質的飛躍。
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張亞勤
所以,以后討論人類發展的問題時,需要將人類智能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就像在蒸汽機時代,人類的勞動力成倍增長。“我認為人類還是發展的主宰,機器或者機器人還是我們的附屬輔助工具;AI還是一個智能體,應該是為人服務的。”
傅盛則認為,張朝陽講直覺這件事,AI完全是有的,所謂我們定義的直覺,比如當年在AlphaGo和李世石下棋的時候,下出來一手,那種在很多時候叫智能涌現,就是我們以前定義為直覺的東西,它突然來的。
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智商的放大器,因為智能和意識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人工智能就是一個更大的計算器。我認為AI比人聰明,現在已經達到了,它的智商水平已經比我們高,但是并不影響我們使用它,機器人這個事兒也是如此。
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獵戶星空董事長傅盛
傅盛認為,人工智能有直覺,但是它沒有起心動念,它不會今天想著發明一個定律,只能說給它一個任務發明一個定律,它可能會做,它對世界沒有好奇心,沒有起心動念,也沒有我們所謂夢想的東西,它就是放大器的角色,包括機器人在很長時間內也會是這樣一個角色。
“但它并不代表它不會給人類帶來威脅,比如壞人掌握了它,或者下達的命令不明確,當中有法律法規的問題或者制定的問題,這是更復雜的問題。” 傅盛分析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