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同志,你們別拍賣我房屋,我現在就把錢轉給他。”近日,重慶市巫溪縣人民法院執行干警通過法律威懾,促使被執行人認識到抗拒執行的嚴重后果,當即履行案款給付義務。
2021年,雷某因購買到“三無”過期茶葉,將巫溪某茶行訴至巫溪縣人民法院。法院經審理后依法判決,巫溪某茶行賠償雷某5.39萬元。
拿到判決,茶行不服上訴至市二中法院,經調解雙方達成“分期退賠4.85萬元”的和解協議。然而,該茶行卻未按照調解協議履行給付義務。
后來,雷某向巫溪縣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在首次執行過程中,執行干警組織雙方再次達成了分期履行的和解協議,并依法查封茶行經營者杜某名下房產。茶行在給付第一期案款后,又再次拒絕履行剩下的2萬余元案款。
今年1月,雷某申請恢復執行,要求拍賣杜某名下房產。執行干警在恢復立案后立即啟動總對總、點對點查詢,但除已查封的房屋外,未查詢到杜某其他財產,遂數次通過電話督促茶行履行義務。杜某每次都以經濟困難為由拒絕履行,并拒不到院接受財產調查。
由于案涉標的較小,若拍賣房產,將會使得杜某產生較大的經濟損失,更會使得杜某一家老小居無定所,但不對房屋進行拍賣又會使得申請人權利無法兌現,案件陷入到了“執行標的與房產價值懸殊”的困境中。
面對僵局,執行干警本著善意文明執行理念,決定采取“攻心”為主,以勸解的方式督促杜某履行法定義務。
因杜某長期規避執行,了解到茶行一直處于正常經營過程中,執行干警遂多次前往茶行尋找杜某,最終在茶行內找到杜某將其傳喚至法院。
隨后,執行干警發現杜某手機微信每年都有超三十萬的流水,具備一定履行能力,而杜某一直拒不履行案款給付義務,主要是因為其存在抗拒執行心理,于是執行干警便向杜某細算經濟賬、信用賬、法律賬。
“為了這2萬余元,給多年經營的公司以及自己和家人帶來這樣的困局,這三筆賬你看是否劃算?”聽了執行干警的一番話,杜某受到觸動陷入了沉思。
見杜某態度明顯變好,執行干警立即趁熱打鐵,引導雙方當事人換位思考。“雷某體諒你們茶行不易,愿意多次寬限茶行還款期限,導致整個案件歷經長達四年之久,而茶行卻還不主動履行案款,這在情理上也說不過去。”執行干警同時也引導雷某理解杜某經營困境、資金流動困難等情況。最終雙方以1.6萬元達成執行和解。
為表誠意,杜某當場支付完畢案款,案件圓滿執結。
上游新聞記者 徐勤 通訊員 諶德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