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迎來首批40個項目集中簽約,涵蓋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工智能+大健康”、“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文化體育旅游”等重點領域,吸引眾多行業領軍企業及獨角獸企業“搶灘”布局,加速拓展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市場。“企業落戶南寧能夠面向東盟,有廣闊的業務空間,南寧絕對是價值洼地。”北京光年無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俞志晨表示,自己很有信心將人工智能產業模式快速推廣到印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
數字浪潮奔涌向前,激蕩創新脈動;云端合作跨越山海,架起共贏橋梁。在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的時代浪潮中,南寧勇立潮頭,緊跟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步伐,搶抓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合作機遇,以全方位政策支撐為“槳”,以創新資源匯聚為“帆”,全速推進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建設,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人工智能+”為有力支點,當下,南寧正與科技企業一道,撬動千行百業朝著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在開放與創新的大道上雙向奔赴,觸摸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合作的前沿脈動,書寫屬于這座開放之城的數字未來新篇章。
以“AI”為燈——點亮數字經濟新藍海
AI短視頻數字人系統正以“數字分身”技術批量孵化虛擬代言人,在企業宣傳的屏幕上綻放智慧光芒;AI智能直播一體機則像不知疲倦的商業先鋒,在電商直播的虛擬空間里實時捕捉消費脈搏,完成從交互到決策的智能閉環……近日,在中廣數字科技(廣西)有限公司展廳,該公司董事長盧星皓向記者介紹最新AI科研成果。
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積極踐行者,這家科技企業以自主創新AI技術底座為支撐,為政、校、企客戶提供覆蓋全行業、全周期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持續賦能各行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該公司自主研發推出新媒體電商AI實訓平臺等一系列平臺,為廣西培養了大批數字人才,并與眾多政府部門、院校和企業展開深入交流培訓,推動人工智能在廣西的普及與應用。
“南寧推行的工業項目‘一日內三證齊發’、企業開辦‘免審即得’、全程線上化等便捷服務,讓企業能夠快速落地,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技術研發與市場拓展中。”盧星皓表示,目前,中廣數科集團積極構建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依托南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這一國家級數字基礎設施,一方面輸出自主研發的AI培訓體系與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助力區域數字經濟人才培養,另一方面攜手東盟合作伙伴開展“智能+跨境”創新實踐,在人工智能賦能跨境電商、智能制造等領域形成標準共建、生態共育的協同發展格局。
強化政策引導搭建協同創新平臺
在科技與產業共振中,南寧圍繞政策引導、場景開放、生態構建等方面,全力推動科技企業與本地產業深度對接,加快推動南寧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南寧市與華為合作,成立華為—南寧數字經濟產業創新中心,支持我市數字經濟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個人開發者使用華為云資源和云服務。”市數據局副局長張春表示,創新中心如同永不落幕的科技博覽會,截至目前已有500余家企業通過“上云用云”實現技術蝶變,讓云計算的甘霖滋養傳統產業的根系。
目前,南寧已精準梳理人工智能應用場景118項,如同打開118扇創新之門,政務服務的智能審批、智慧農業的精準灌溉、文旅產業的沉浸式體驗……每個場景都是AI技術落地的試驗田,孕育著數字經濟的新業態。而“沃土計劃”培育的57家數字化轉型標桿,更像散布在產業版圖上的燈塔,用智能升級的成功范式,為萬千企業照亮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之路,
以“智”為筆——解碼城市發展智能新范式
在南寧地鐵3號線夜間停運期間,廣西星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河智能科技)自主研發的軌道智能綜合巡檢機器人通過智慧化手段掃描軌道的幾何尺寸。這個“鋼鐵衛士”,檢測速度達20公里/小時,檢出率提升70%以上,實現檢測數據實時上傳、檢出病害實時報警、維修工單智能派送等功能,相當于5名巡檢員同時工作。“以前人工巡檢靠‘眼觀手量’,現在機器人‘火眼金睛’全覆蓋,隱患無所遁形。”地鐵運維工程師的評價,道出了AI智能對傳統行業的顛覆性變革。
“企業選址時對比多個城市,最終被南寧‘連接中國與東盟、融合開放創新’的獨特氣質和與高校、科研機構協同創新的濃厚氛圍所吸引。”星河智能科技總工程師劉建章感慨道,從青秀創新中心早年提供的孵化扶持,到如今南寧科研板塊的專項補貼,企業感受到的不僅是政策力度,更是一座城市對創新的誠意。
簡單話語背后,是看好南寧發展前景的堅定。在南寧優越營商環境的滋養下,星河智能科技用科技畫筆勾勒出城市智慧化發展的新圖景:目前,該公司已經完成智慧城市基礎設施運維系統平臺的建設,將向市政交通、公路交通、鐵路交通等場景延伸,并借助南寧積極構建“北上廣深研發+廣西(南寧)集成+東盟應用”的發展路徑,讓智能運維技術“走出去”,共同推動數智產業、低空經濟產業蓬勃發展。
政策溫度是企業破土而出的“第一推動力”
從技術研發到場景應用,從本土實踐到國際合作,星河智能科技的成長軌跡,正是南寧營商環境“軟實力”催生企業發展“硬實力”的生動縮影。南寧市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時代,集中全市力量,建設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
建設中的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 記者黃維業 攝
4月11日南寧出臺《南寧市支持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高質量發展第一批政策措施》,后續還將根據產業發展實際需要滾動制定系列支持政策。南寧將當好“店小二”,全力打造項目全周期服務鏈條,秉持“管行業就要管招商”理念,從項目落地前的專業對接、建設中的要素保障,到投產后的政策申報支持,為企業提供“一站式”貼心服務,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青秀創新中心目前入駐企業超400家。截至2024年底,培育‘五上’企業18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等,擁有各類知識產權629項,獲自治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8個創新創業平臺認定。”青秀創新中心總經理李振興表示,青秀創新中心將聚焦數字經濟等領域,構建全鏈條生態,升級服務體系,打造“面向東盟的科創孵化高地”,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以“數”為翼——擘畫產業升級新藍圖
在廣袤的糖料蔗田里,一叢叢甘蔗不僅是“甜蜜產業”的根基,更見證著傳統農業向數字經濟華麗轉身。作為國內食糖產業互聯網領軍者,廣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泛糖科技)在南寧優越的營商環境中茁壯成長,以科技賦能全產業鏈,書寫著“一根甘蔗”的價值躍升傳奇。
在泛糖科技的甘蔗“數字農場”,科技的力量讓傳統農業脫胎換骨:輕點手機即可實現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3人輕松管理3200畝蔗田。在良慶區,泛糖科技“產業鏈數字化”模式不僅獲評自貿區“最佳實踐案例”,更依托稅收優惠、人才引進等政策紅利,成為產業升級的標桿。
在食糖貿易領域,泛糖科技打造的“五位一體”服務體系堪稱產業“智慧中樞”:電商平臺匯聚全國1500家客戶,累計完成白砂糖單邊交收超1500萬噸,交收額突破820億元,推動廣西白砂糖現貨成交指數成為全國市場“風向標”。
“南寧對企業的扶持政策不是‘大水漫灌’,而是像滴灌技術一樣精準滴到產業最需要的地方。”泛糖科技產業研究與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劉芷妍的話,折射出南寧營商環境的獨特優勢。依托中國(廣西)自貿試驗區,南寧以高效政務服務和創新生態,成為企業成長的試驗田和連接東盟的前沿陣地,其開放包容的姿態與數字化產業布局,為企業提供了輻射全國、接軌國際的強勁動能。
政策賦能與開放格局的雙重驅動
泛糖科技的成長,正是南寧借力數智技術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縮影。當前,南寧正全力構筑數字經濟新生態:
提升數據供給能力——依托數據中臺,完善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加快數據資源的匯聚融合和開發利用,通過激勵措施,支持數據采集、清洗、標注、分析等新業態發展,打造高質量的行業數據集,為人工智能發展筑牢根基。
強化算力底座建設——按照市場化的原則,支持社會資本建設人工智能算力中心,融入國家算力一體化建設布局;按照集約化的原則,布局國際數據中心和算力中心,為企業提供安全便捷的算力服務;按照精準化的原則,為人工智能企業發放算力券,支持從模型訓練、推理到應用的全過程生產。
推動應用場景落地——建立動態場景庫,通過政府引導出資、企業投資、基金投資等多元化方式推動場景落地,打造標桿應用,讓技術與產業需求深度融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