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出臺,孩子們回到學校。從拼命“雞娃”,到突然面對競爭和減負之間的矛盾,難解的教育問題成了老師和家長頭上的陰云。
毋庸置疑,“雙減”政策是必要、迫切的。但是在政策落地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社會、學校和家長都準備好了嗎?
為什么“雙減”政策是必要、迫切的
我國自 1955 年起,出臺至少 7 個以上 “減負” 相關政策。2018 年 “雙減” 通知就已明確多項規定,如嚴禁學科競賽與義務教育入學掛鉤、嚴格校外輔導機構審批等,但未得到全面落實。直到 2021 年,國家 “重拳出擊” 整治教培行業。2024 年開始,高中雙休政策在全國多地逐步推行,這是繼 “雙減” 之后的又一重要教育減負舉措。
現實中,發現當政策不允許的時候,家長的焦慮是翻倍的,因為一切不公開、不透明。就會更想方設法地對學科競賽、重點班名額瘋狂追逐,甚至衍生出 “暗考中介”“升學情報販子” 等灰色產業鏈。家長停不下來,孩子停不下來,學校也停不下來,全社會都被卷到里面,越卷越緊。
硬著陸肯定會帶來很多痛苦、很多緊急問題,但是它必須得著陸剎車了,否則的話就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影響家庭的穩定,影響全社會的和諧,把整個民族帶上一條不歸路。
家長的焦慮與擔憂
教育出現的問題,??不是??“雙減”就能一桿子解決掉,它需要一個系統??回顧、整理、調整,甚至轉變整個國家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結構、教育的文化。
開始改了,就是一件好事??偙却蠹颐髅骺粗徽?,但是誰也不說、誰也不動要強。
但是教育改革不是別的改革,它牽一發動的可能就是一代孩子,尤其是現在初二、初三和小學五六年級的孩子,正面臨升學,突然“雙減”,家長和孩子們都有點無所適從,根本停不下來。他們說作業減了,輔導班沒有了,但升學考試難度沒降低?,F在跟北上廣的家長們說,你們完全不用補課,不用額外增加學習任務量,就做學校留的作業,學校教的內容,就能考上重點高中,考上 985,他們肯定是不信的。
即使孩子們都接受同樣程度的公立學校教育,也沒有重點班、重點校,老師也輪崗,教育資源分配盡量公平,但是回到家關上門那一刻,不同背景的原生家庭的孩子就將面臨不同的教育環境。
很多家長質疑“雙減”政策是否能帶來教育公平,也是在這個層面上來質疑的。以前爸爸媽媽不是高知,還可以通過送到機構去提高?,F在沒有機構了,那爸媽又不會,請私教家教也不許,那怎么辦呢?
所以很多家長的態度是,你減你的,我家孩子該學還是得學。你不能說這些家長不識時務,或者不知好歹,或者說他們蓄意阻撓,一家一個娃,誰放心讓自己孩子當文件的小白鼠呢?
所以,以最小的代價、最緩的波動真真正正改變了??我們的教育生態和教育文化,??并且能夠以教育??為導向?,?改變??家長??、孩子??兩三代人的????三觀,任重道遠。
家長的焦慮復雜多樣,既受傳統教育觀念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影響,也擔憂家庭階層變動。
受“雙減”影響最大的是現在中間階層,他們最焦慮,??最沒有安全感,股市一輪熊市、學區房的取消、疫情、行業不景氣等等這些都可能讓一個中產家庭墜落。??
你說讓孩子少寫點作業,讓孩子少去課外輔導機構??不好嗎?家長肯定都愿意啊,又省錢又省事兒,孩子也開心自在。但很多家長一細想,作業變少了,補習班全取消了,但中考高考還是那么難,好中學、好大學還是擇優錄取,那自己孩子光靠校內學習是不是能擠上獨木橋?
家長不是反對“雙減”,而是對政策可能帶來的影響感到困惑,比如??整個家庭日后是否會面臨的??階層變動,未來的是不是??向下流動而感到焦慮。所以如果不能讓中間階層的家長感到有安全感,他們很難打心底里擁護“雙減”。
從產業結構和國家發展看,職業技術人才需求大,但目前職業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家長普遍不愿孩子初中畢業就進入職業技術學校,源于社會對職校的偏見,認為職校孩子是壞孩子,且部分職校軟硬件不足,缺乏好的生源、師資和教育投入。
此外,課外補習的缺失讓家庭教育 “費媽”,媽媽在孩子教育上投入更多精力。同時生育焦慮也并非僅因養育成本,還涉及養老、自身生存等多方面壓力。
學校和老師的壓力
校內的資源配置是不是已經準備好迎接這么多年來在校外培訓機構受訓的學生大潮的回歸并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
目前來看,顯然是沒有的。
一線教師負擔過重,既要帶班、教課、參加教學比賽,又要進行思政教育、組織活動、防疫管理、家校溝通等,還要承擔延時服務和寒暑假托管工作。老師也是人,他們不是 AI,我們家長在家面對一個兩個孩子一天,都叫苦連天,一個老師面對四五十學生,還要完成那么多工作,承受那么大壓力,他們越來越喪失對教育事業熱愛的程度,全靠一口氣吊著上班。
社會對教師要求也比較嚴苛,將其視為道德完人,教師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輿情壓力。此外,教師延時服務報酬落實問題也影響其工作積極性。在學校軟硬件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倉促執行政策,可能無法為孩子提供優質教育資源。
“雙減” 政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雖有必要且迫切,但在執行過程中,需充分考慮各方需求和面臨的問題。
政策制定者應廣泛聽取一線教師、學校和家長的意見,給予家長引導和信心,同時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提升職業教育質量,讓教育改革真正惠及每一個孩子,為國家培養多元化人才,推動教育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