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匯區楓林街道的東安五村,一場圍繞“綠”與“光”的民生故事近日溫情上演。這個有著四十余年歷史的老舊小區,正通過“多格合一”治理模式,讓茂密的樹木既能守護綠蔭,又能讓陽光重新灑滿居民的生活。
走進東安五村,高大的樹木曾是小區的綠色屏障,但隨著時間推移,綠蔭卻逐漸成為居民的煩心事。低層住戶家中常年被茂密樹冠遮擋,“白天開燈成常態”;臺風季節,枯枝斷杈搖搖欲墜,安全隱患如懸頭頂;而雜亂生長的枝干更讓小區環境顯得破敗。業主群里,“修剪樹木”的呼聲日益強烈,成為居民共同的期盼。
今年3月,楓林街道黃家宅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等多方聯動,啟動“綠蔭煥新”行動。工作人員逐棟排摸,精準定位40棵存在遮光、安全隱患的樹木,一場關乎民生的“剪枝工程”正式拉開帷幕。
然而,意見征詢初期便遭遇阻力。高層住戶擔憂:“砍樹會破壞小區綠化”“修樹期間停車怎么辦”“動用維修基金是否必要”。“修剪派”與“保留派”各執一詞,修樹工作陷入僵局。
關鍵時刻,黃家宅居民區黨總支將問題提交至東安片區聯席會議。片區黨委迅速牽頭,組織街道管理辦、城管、物業等部門,邀請居民代表召開“圓桌會議”。會上,工作人員展示修樹前后的對比效果圖,用直觀的視覺呈現消除居民對環境變化的擔憂;詳細解釋臺風季樹木隱患案例,讓安全意識深入人心;同時,針對維修基金使用問題,公示預算明細,確保資金使用透明。經過多輪協商,一份兼顧安全、美觀與居民需求的科學方案最終形成,并以高票通過民意征詢。
4月,修剪工作正式啟動。在東安片區黨委的統籌下,一支由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居民代表組成的志愿者隊伍活躍在小區各處。他們提前逐戶通知居民移車,在修剪現場設置警戒區域,引導行人安全通行。街道管理辦與片區聯絡員組成巡邏隊,全程監督修剪質量,及時回應居民疑問。城管中隊則協調隔壁小區,開辟臨時停車區域,解決施工期間的停車難題。
專業修剪團隊嚴格按照操作規范作業,粗細樹枝分類堆放,確保現場整潔有序。短短四天時間,40棵樹木完成“美容”:過高的枝干被修剪,雜亂的樹冠煥發生機,遮光問題徹底解決,安全隱患一并清除。修剪后的小區,低層住戶家中“陽光重新灑滿客廳”,居民們紛紛點贊,“曬被子、曬衣服方便多了”。曾經反對修樹的高層住戶,看到修剪后疏密有致的綠化景觀,也不禁感慨:“既安全又美觀,這樣的改造值得支持!”
“剪去的是多余枝葉,留下的是民心所向。”這場看似簡單的樹木修剪工程,背后是楓林街道“多格合一”治理模式的生動實踐。
記者:王永娟
編輯:寧平英
校對:耿潔玉
審校:韋麗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