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俄羅斯和烏克蘭代表團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舉行了關于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會談,雙方的直接談判持續近2個小時,這是時隔3年多 或自2022年3月以來俄烏雙方首次進行的直接會談。在東道主土耳其的調解下,俄烏同意以書面形式表述停火條件,原則上同意再次舉行會談。俄烏在核心議題上依然分歧巨大,烏克蘭代表團稱談判毫無成果。
一是俄烏互信缺失。烏方對俄羅斯的承諾極不信任,認為《明斯克協議》的失敗證明任何新協議都可能被俄方撕毀?。俄方則因美國持續軍援烏克蘭——包括提供F-16戰機等而質疑西方調解的公正性?。烏克蘭依賴歐洲軍援以維持防御,自以為“驅俄不足,自保有余”,不愿在領土問題上讓步?。俄羅斯則憑借資源優勢,傾向于通過消耗戰施壓,在談判中保持強硬姿態。
?二是雙方的核心訴求存在巨大分歧?。俄方堅持要求烏克蘭承認其對克里米亞及東部四州的控制,承諾不加入北約,大幅削減軍事武裝。烏方則堅決要求恢復1991年邊界,收回所有被占領土,加入北約是烏克蘭國家安全的基石。
?三是談判是對外部施壓的妥協。此次俄烏談判更多是迫于外部壓力而非內部意愿。特朗普上臺后,多次公開宣稱將迅速促成俄烏和平,敦促雙方直接談判,俄烏雙方都不愿被貼上“破壞和平”的標簽,雙方缺乏真正妥協的意愿,只為避免被指責為和平進程的阻礙者,而非真正尋求解決方案??。
?四是代表團級別不對等?。俄方代表團由副部長級官員組成,烏方代表團派出了包括總統在內的正部長級官員,不對等的代表團級別多少影響了談判的進展和結果??。此次俄烏談判僅持續數小時,除達成交換1000名戰俘的協議外,未能在停火、領土或安全保障等關鍵議題上取得任何實質進展。
五是?外部調解存在局限性?。美國在俄烏談判中的調解作用有限,對烏克蘭的控制力已大幅下降,歐盟和英國已成為烏克蘭軍事與經濟援助的主要來源。俄方則認為美國在制裁問題上缺乏靈活性,難以成為可信的調停人。
5月20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表示美方主張和平,而一些歐洲國家希望沖突繼續。事實上,美國與俄羅斯和烏克蘭多次進行談判,主張和平結束沖突,以英法等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卻繼續支持烏克蘭,不愿看到以俄羅斯勝利的姿態結束沖突,正在策劃史上規模最大的再武裝計劃。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主流,歐洲大國拱火使得俄烏戰火繼續燃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