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5月13日,南寧市西鄉塘區教育局在南寧市明天學校舉辦《中華民族大團結》《中華民族大家庭》教學研討活動,以“聚焦核心素養 提質走心強基”為主題,150余名大中小學教師圍繞民族團結教育課程展開深度交流。
韋麗老師進行《絢麗多姿的民俗風情》課例展示。黃玲攝
課例展示:AI技術激活課堂創新
南寧市桃花源小學韋麗老師執教五年級《絢麗多姿的民俗風情》,借助AI導游“桂桂”帶領學生“云游”各民族民俗,通過品嘗特色美食、互動體驗等環節,讓學生直觀感受民族文化魅力與其中蘊含的團結元素。南寧市明秀西路學校龐丹瑜老師以《共同開發建設祖國》說課展示,運用“一心·三研·五對接”模式,創設壯族數字人“小西”串聯“拓疆域—建家園—促發展”議題,結合都江堰、平陸運河等案例,引導學生探究各族人民共建家園的智慧,提升合作探究能力。
羅娟老師主持“聚焦核心素養 提質走心強基”教材教研活動。黃玲攝
研課交流:大中小學教材銜接與策略分享
在微講環節,西鄉塘區教育局兼職教研員羅娟針對小學教材第一單元作深度解讀,提出“情境化導入、任務驅動式探究”等實操策略,她的講解深入淺出,不僅讓教師們對2月份剛出版的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還從實踐層面給出了具有可操作的教學策略,為小學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了精準指導。南寧市明天學校謝佩琳老師分享“一心·三研·五對接”模式在初中教學中的應用,結合理論與案例指導教師把握教材邏輯。西鄉塘區教研室教研員馬升任從核心素養遞進、內容銜接等維度,解析小學《中華民族大家庭》與初中《中華民族大團結》教材的螺旋式設計,并點評課例的創新性與實效性。
盤霄遠教授分享廣西財經學院民族團結教學方面的經驗和做法。黃玲攝
專家引領:構建大中小學一體化教育體系
廣西財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盤霄遠肯定活動成效,點贊教師對AI技術與教學融合的探索,并介紹高校民族團結教育課程的實踐經驗,如專題研討、社會實踐等,為中小學深化教學提供思路借鑒。
此次活動通過課例示范、跨學段教研、專家指導,有效推動“AI+民族團結教育”模式的構架,助力大中小學教材銜接與教學提質,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注入新動能。(謝佩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