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在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南部的渾善達克——科爾沁沙地南緣治理一期項目現場,大型機械往來穿梭、平整土地,治沙工人扎設沙障、種植苗木,一派繁忙景象。
“4月19日,2025年度建設任務正式開工后,平均每天有800余人在現場開展防沙治沙工作。截至5月13日,已鋪設沙障4077畝,種植喬灌苗木3893畝。”三峽三北防護林建設(內蒙古)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楊說,今年該公司計劃完成治沙14萬畝。
由三峽集團、中國林業集團負責實施的渾善達克——科爾沁沙地南緣治理一期項目是蒙東地區首個央企參與的防沙工程。項目以擴大林草覆蓋、消滅裸露沙斑為目標,總投資3.37億元,其中企業出資1.28億元,建設周期3年,規劃治理沙地面積36.3萬畝。2024年5月15日,項目正式開工,當年完成治沙9.31萬畝。2026年項目完成后,可實現森林覆蓋率提高2.44%,林草覆蓋率提高5.36%,沙化土地治理率提高6.51%。
政府主導、央企助力、群眾參與的模式,是克什克騰旗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防沙治沙的創新實踐。這一創新模式不僅為克什克騰旗注入了破局攻堅的澎湃力量,更讓防沙治沙的底氣愈發充盈。
為了暢通社會資本參與防沙治沙的渠道,克什克騰旗積極爭取國債資金、中央投資、央企投資、自治區防沙治沙基金,與社會組織、企業在防沙治沙領域開展深度合作,通過政企合作、公益造林等多種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防沙治沙,形成多元化投資局面。
5月13日,記者來到達里湖,只見附近曾沙化的草原重煥生機。青草隨風起伏,野花點綴其間,綠意盡染天際。
“這塊沙地的草明顯更密了。去年,我們從牧民手中流轉沙地,開始種植羊草,現在羊草長勢喜人。”融合農林沙產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國民介紹,到2026年末收割時,每畝產草量預計超200公斤,比往年多出150公斤。
作為克什克騰旗屬國有企業,2023年,融合農林沙產業科技有限公司響應號召,投身防沙治沙,從農牧民手中流轉5.6萬畝沙地種植羊草,不僅有效固沙保土,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還通過規模化種植產出優質飼草,探索出了生態保護與產業協同發展的新路徑。
“作為本地企業,理應為家鄉出力。參與治沙,既能改善環境,又能收獲經濟效益,一舉兩得。”于國民說。
從央企到國企,社會資本紛紛投身克什克騰旗防沙治沙中,以實際行動構筑起一道道生態綠色屏障。
赤峰市境內渾善達克沙地全部分布在克什克騰旗,面積達866萬畝,占渾善達克沙地總面積的11.1%,主要分布在該旗11個蘇木鄉鎮,防沙治沙任務艱巨。
“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防沙治沙的過程中,從項目前期規劃到中期建設再到后期管護,每一步我們都盡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克什克騰旗林草局局長張俊卓說。
在項目籌劃期,克什克騰旗強化屬地管理,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協調解決項目審批、項目用水用地及日常運營等相關問題,為項目順利開工奠定基礎;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克什克騰旗將質量管理作為第一要務狠抓不放,明確質量管理責任和要求,督促施工單位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施工;在項目管護期,克什克騰旗對治理區域加強巡查監管,密切關注林草生長狀況,強化防火、防治病蟲害工作,提升應急能力和防控水平,確保每一片綠色都能茁壯成長。
同時,克什克騰旗通過“以工代賑”“先建后補”等方式,提高農牧民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鼓勵農牧民在自家沙化土地上開展生態治理,改善生產生活環境,以主人翁身份參與生態項目建設和管護,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治沙不僅解決了草原沙化問題,還能增加收入,每天有200多元,大伙兒的積極性很高。”達來諾日鎮崗更嘎查牧民寶俊海說。
在防沙治沙的征程上,克什克騰旗以政策為帆、以資本為槳,在生態與發展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自兩大沙地殲滅戰開展以來,克什克騰旗探索出“政府主導、央企助力、多元資本投入、群眾參與、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共贏”的治沙模式,積極與央企、旗屬國企、螞蟻森林等企業和社會組織合作,爭取到位資金2.6億元,完成治理面積7.3萬畝。
從廣袤的沙地到綠意漸濃的原野,從央企的宏大規劃到本土企業的深耕細作,多元力量在克什克騰旗匯聚成守護綠水青山的磅礴動能,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記者 王塔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