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溫州出臺了新一輪的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令大眾關注。軌道交通是這個號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一些小伙伴們也催我更新更新,我卻始終沒有動筆。一方面是因為網上各種解讀分析已經挺多;另一方面是對此規劃實在也沒什么想法。與之前的版本相比,此次規劃的地鐵線路增加了不少。但如果線路一直無法落地,官方規劃跟網友們的YY就沒有區別。地鐵規劃再多條,不如努力爭取落實一兩條。
地鐵目前仍無法推進,那市域鐵路怎樣了呢?
自去年以來,有一條線路被官方提及的次數比較多,那就是市域鐵路溫臺連接線。
在溫州鐵路2024年的工作總結中提到,溫臺連接線取得了預可研的進展。
截圖自溫州鐵路公眾號
在今年3月份公布的《2025年溫州市“百項千億”重大建設項目清單》中,溫臺線是規劃線路中唯一被納入清單的軌道交通線。
截圖自 《2025年溫州市“百項千億”重大建設項目清單》
據清單介紹,市域鐵路溫臺連接線北起臺州市域鐵路 S1線澤國站,南連溫州市域鐵路S2 線清東路站,沿線主要經過溫嶺市鐵路新區、大溪鎮,樂清市大荊鎮、雁蕩鎮、清江鎮、南塘鎮、虹橋鎮。線路全長 58.53 公里,其中溫州市境內線路長度 41.83 公里。計劃工期2026-2035年。
線路看上去已經比較明確,這意味著按照目前的思路,溫州下一條啟動建設的市域鐵路很可能就是溫臺線。
設想中的溫臺連接線溫州段
有新的線路啟動是好事。但是,也有很多網友不解,為什么計劃先建溫臺線?溫州明明有更需要市域鐵路的地方,比如甌南地區。兩百多萬甌南人民望眼欲穿的S3線二期杳無音信,偏遠的溫臺線卻要啟動了?
的確,從各個方面來講,甌南對市域鐵路的需求都要比樂清北部來的更為迫切。
沿線鄉鎮人口對比(同比例,人口數為2020年七普數據)
1、人口。從擬經過的各鄉鎮來看,甌南沿線8鎮人口約140萬,如果范圍再稍微擴大一點,這一片區域就相當于集中了樂清全市(145萬)的人口,居民相當稠密。而溫臺線溫州段沿線人口僅約43.4萬,不到龍港一個市的總量,分布也相對分散。這樣的人口要支撐起軌道交通的客流,難度不小。
2、經濟。甌南區域人口眾多,經濟交流也更為頻繁。相比樂清瑞安,甌南三縣市的經濟發展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能通過軌道交通,承接更多的產業和人才,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更為明顯。樂清的經濟重心在中南部,北部以旅游、生態產業為主,經濟活動相對較少。
3、現有軌道。溫臺連接線較為重要的三個點,溫嶺市區、雁蕩山和虹橋,其實都已經有了自己的高鐵站。未來溫福高鐵樂清連接線的建設,也可以讓這些地方快速抵達龍灣機場及溫州東部。軌道交通與之相比,長距離出行(比如溫嶺和樂清北部去龍灣機場)在效率和費用上都沒有優勢。甌南雖也有兩個高鐵站,但人口基數大,軌道交通不僅解決對外交通,對甌南內部的交流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龍港失去了擁有高鐵站的機會,軌道交通就要盡快補上,讓整個甌南對內對外交通更加便利。
以上的對比,并不是說溫臺線沒有建設的必要,只是說迫切性沒有S3二期強。溫臺線對加強溫臺兩市的聯系、推動樂清中北部融入溫州都市區也有重要意義。
更好的溫臺線?
溫州之所以先推動溫臺線,很可能的原因,是國家現在比較支持都市圈內跨市的軌道交通建設,比如近兩年批復和開工的滬蘇嘉城際軌道、廈漳泉城際軌道等,都是跨市的軌道交通。溫臺同屬于長三角城市群,溫臺連接線或許就成了這為數不多的選擇。
但是,溫臺線的方案只能是如此嗎?溫州的軌道交通一直以來被市民吐槽建設得太偏,客流強度全國墊底。等了多年之后盼來的新線路,卻建在了更偏的地方。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我們看看廈漳泉的城際軌道R1線, 線路里程175.04公里,設站29座,預留車站6座。 R1線直接連通了泉州和漳州兩市的中心城區,兼具了跨市出行和城內出行的功能。
同樣是跨市軌道交通,為什么別人能深入市中心,而我們卻只在偏僻的地區徘徊?雖說溫臺線也能通過連接S2S1線通往城區,但為何我們不趁此機會,彌補其他城區的軌道空缺呢?
因此,我的設想是,以擬建的溫臺線為中間段,將溫臺線兩端延長,建一條深入溫臺城市中心區的溫臺城際線。
設想中完整的溫臺線,從臺州黃巖的S2黃巖站出發,經溫嶺、樂清、鹿城、龍灣,終于甌海S3南白象站。全長約124公里,設站35座(構想時往多了設,實際設站會偏少)。與兩市的S線均有交匯,換乘站5座。
這樣一條溫臺線的意義,遠大于現規劃的溫臺線:
1、建立了甌鹿組團與樂清組團的軌道連接。溫州組團型的城市結構非常清晰,各個組團之間用市域軌道來作為骨干連接是十分合適的。在都市區主中心的四大組團中,其他組團兩兩之間都已經有建成和在建的軌道交通,唯獨鹿城甌海與樂清這兩個溫州經濟最強的組團沒有直接的軌道交通聯系,這很不應該。溫臺線若能延伸至此,就能彌補這一空缺。
2、圓溫州強鎮的軌道交通夢。柳市和北白象,是溫州經濟最強的兩個鎮,離溫州市區僅一江之隔,往來市區卻仍舊十分不便。軌道交通上,雖有個S2“柳市東站”,但離主鎮區遙遠,通達不便。柳白另外還有一條M3線的規劃,但現在連M1M2都沒有下文,M3就更遙遙無期。還不如趁溫臺線之機,建設市域鐵路,盡早通上軌道交通。將虹橋、樂清市區、柳白、溫州市區連接在一起,這樣的溫臺線,想沒人坐都難。
3、助力臺州環山軌道交通網成型。臺州和溫州一樣,既擁江,也是環山發展型的城市。目前的臺州S1、S2線組成了一個T字型網絡,溫臺線如能延伸至黃巖,可助臺州形成環山的軌道交通網。
4、聯通各條軌道交通線。一條溫臺線,串聯起了兩市的各條S線,讓各區域間的換乘更加便捷。
這樣的溫臺線,建設的必要性大為提升。在建設時序上,現在的溫臺線工作不必停下,可繼續推進作為一期,南北延伸段后續跟進作為二期來建設。
線路延長,資金的投入必然也相應大幅增加。不過與規劃中的地鐵線路相比,這樣的投入又是相對少的。溫州的路段,基本可以以高架形式來建設,站間距也沒有地鐵線密集。
S3二期建設的可能性?
對于一直被延后的S3線二期,目前沒有看到新的官方消息,只有民間的不斷呼吁。如果說現在國家的確比較支持跨市軌道交通線的建設,那S3二期,是不是可以向南延伸至福鼎,打造成跨市的軌道交通?畢竟從蒼南縣城到福鼎縣城,直線距離僅有22公里。如果能聯手,盡早建設跨市市域鐵路, 對甌南和福鼎來說都大有裨益。
設想中的瑞安到福鼎市域鐵路,全長約85公里,從瑞安S3線飛云站出發,經平陽萬全昆陽鰲江、龍港、蒼南宜山(或平陽蕭江)、靈溪、橋墩,福鼎貫嶺,終于福鼎城區。
這條市域鐵路的建設,對甌南城鎮群內部的聯系,對甌南福鼎與溫州都市區主中心的聯系,都起到重要作用。
溫州的軌道交通,建設還是太慢太慢,受惠的民眾還是太少。在省內,杭州已經形成了500多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寧波已建成和在建的里程也超過了420公里;紹興已經有5條線獲準批復建設(包含已建成);甚至臺州在S2建成后里程將超過溫州一段時間(S3瑞安仍有多段未開工);嘉興近兩年也啟動了多條對接上海杭州的市域鐵路。在客流量上,溫州還大幅落后于金華。這些都與溫州號稱的浙江“第三極”嚴重不符。
以上畫的這么多圖作的這么多設想,希望的是:民心所盼的軌道交通能夠盡快啟動;大筆資金投入的建設,能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給更多民眾帶來便利。
注:圖中線路部分參考官方規劃,部分為自己設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