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35個助殘日當天,江蘇開放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有愛無礙”志愿者團隊聯合南京晨報、文體社區和南京人才企業南京凱奕澤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奕澤”),在莫愁湖街道文體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辦“點滴關愛,共享陽光”主題活動,通過科技助殘、法律宣貫、沉浸體驗及入戶探訪等形式,呼吁全社會關注殘障人士,傳遞溫暖力量,吸引更多人加入助殘志愿服務行列。
科技賦能無障礙 防滑涂層守護出行安全
活動伊始,凱奕澤的技術團隊在社區展示了科技助殘的創新實踐。企業專業人員現場涂刷新型速干防滑涂層,30分鐘內形成高摩擦力地面,顯著提升殘障人士出行安全性。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始終關注公益事業,希望通過科技材料助力無障礙環境建設。”“有愛無礙”志愿者團隊負責人楊靜宜表示:“與企業的合作不僅解決了實際問題,更向社會傳遞了科技向善的理念。”
“普法宣貫+沉浸體驗” 播撒助殘共情種子
江蘇開放大學無障礙研究中心副教授蘇海花為南京晨報小記者們系統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并發放法律手冊。隨后,“有愛無礙”志愿者帶領小記者通過“盲杖行走”“輪椅代步”等沉浸式體驗,模擬殘障人士的日常挑戰。社區大廳易拉寶展板前,志愿者結合圖文詳細講解無障礙設施改造細節,引導孩子們思考如何消除社會隔閡。一名小記者感慨道:“原來殘疾人出行這么不容易,以后我要主動幫助他們!”
入戶探訪送溫暖 童心點亮助殘微光
活動尾聲,志愿者與小記者分組前往兩戶殘疾人家庭探訪,送上米面糧油等生活物資,傾聽他們在居家生活、交通出行、信息交流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需求。肢體殘疾人錢爺爺說:“志愿者的關心讓我倍感溫暖,孩子們的天真笑容是最珍貴的禮物。”參加活動的志愿者朱祺表示:“助殘不僅是物質幫扶,更需要心靈的共情。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互動,激發更多人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
從科技助力到法律普及,從共情體驗到暖心入戶,江蘇開放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有愛無礙”志愿者團隊以多元行動詮釋助殘日的深刻內涵。這場活動不僅為殘障人士送去關愛,更在全社會播撒了公益的種子。未來,團隊將持續開展助殘行動,呼吁更多愛心人士攜手共建“有大愛、無障礙”的包容社會,建筑工程學院黨總支也將持續推進“無障礙環境社會服務‘書記項目’”,為服務城鄉居民無障礙環境建設發揮建筑學科專業優勢,為建設更具包容性的美好江蘇貢獻高校智慧和力量。
(蘇海花、朱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