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作家魯迅曾說:"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放在職場里更是如此——單位就像個戲臺子,有人嘮嘮叨叨演鬧劇,有人沉默寡言唱大戲。
老輩人常說:"水深則流緩,人穩則話少。"真正有城府的人,心里都有個"話匣子開關",這四句話輕易不會說出口。他們越沉默,越讓人摸不透深淺,反而生出敬畏之心。
一、不說:對同事的評價話,尤其是背后的負面評價
"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這話在職場太靈驗了。去年新來的小王,總在茶水間跟我吐槽"張姐愛搶功""李哥太油膩",我每次都笑笑不接話。結果有次他說的話傳到當事人耳朵里,沒多久就被穿了小鞋。反觀部門老陳,干了十年從沒聽他說過誰壞話,連領導都夸他"穩重"。
職場里的舌頭是把雙刃劍,你說人一句好,未必有人記恩;說人一句壞,大概率會結仇。就像老輩人警告的:"墻有縫,壁有耳。"你以為是跟心腹嘮嗑,說不定下一秒就成了別人手里的把柄。真正聰明的人,看透不說透,把評價留在心里,把精力用在做事上。
二、不說:關于薪資待遇的實話,尤其是自己比別人高的情況
"財不露白,話不投機",這是老祖宗的處世智慧。我見過太多人栽在"聊工資"上:前年同事小林跟實習生說漏了自己年薪,結果實習生鬧著"同工不同酬",最后小林被領導約談;還有個大姐炫耀"我退休金比你工資高",惹得年輕人背后翻白眼。
工資就像內褲,你知道自己有就行,沒必要逢人就證明。尤其是你比別人掙得多時,說出來招人嫉妒;比別人少時,說出來招人輕視。記住:"人比人,氣死人。"職場不是講公平的地方,是講價值的地方,你掙多少取決于你值多少,與其討論別人的錢包,不如提升自己的本事。
三、不說:對領導的抱怨話,尤其是公開場合的不滿
"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這話對打工人太適用了。去年項目失敗,部門聚餐時小張借著酒勁說"領導決策有問題",第二天就被調去邊緣崗位。反觀主管老周,每次挨了領導批評,都默默回辦公室改方案,后來反而成了領導心腹。
抱怨領導就像對著鏡子罵街,看起來爽了,其實丑的是自己。職場是利益場,領導未必全對,但永遠是規則的制定者。你有意見可以私下提,公開抱怨只會顯得你"沒格局""不成熟"。老輩人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想往上走,先學會把委屈咽下去,把本事練出來。
四、不說:關于未來計劃的大話,尤其是沒落地的想法
"悶聲發大財,高調惹是非",這是職場生存鐵律。我 cousin 去年跟全部門說"我正在考注冊證,考完就跳槽",結果證還沒到手,領導就把重要項目給了別人。反觀隔壁部門的王姐,默默考了三個月證,拿到手后才淡淡提了一句,領導反而主動給她漲了薪。
職場里的計劃就像種子,沒發芽時別到處宣揚,不然容易被人踩壞。你說"我要升職",別人可能給你使絆子;你說"我要創業",別人可能提前挖你的資源。真正有城府的人,把目標藏在心里,把行動落在實處,等事成了再說"我做到了",這時候才最有分量。
老人們常說:"言多必失,語遲則貴。"職場里那些看起來"沉默寡言"的人,未必是沒話說,而是深知"有些話說了不如不說"。他們不說評價,是因為懂"尊重別人就是保護自己";不說薪資,是因為懂"人性經不起比較";不說抱怨,是因為懂"情緒解決不了問題";不說大話,是因為懂"實力才是硬道理"。
記住了,職場不是辯論賽,贏了嘴仗輸了人心;也不是朋友圈,什么都能發出來求贊。真正的高手,把話放在肚子里,把事做在刀刃上。你說得越少,做得越穩,別人越看不透你的深淺,反而會打心眼里敬重你——這才是成年人該有的處世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