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蚌埠市蚌山區青年街道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為抓手,通過實施陣地提升、便民服務、視頻賦能三大工程,累計開展文明實踐活動200余場次,服務群眾超5萬人次,有效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走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征、區域特色的文明實踐新路徑。
陣地提升 在“深”和“新”上求突破
構建“街道實踐所-社區實踐站-網格實踐點”三級服務網絡,打造集理論宣講、市民教育、科普宣傳等五大功能于一體的“文明實踐綜合體”,形成全域覆蓋的“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在居民樓棟、休閑廣場等公共空間嵌入文明實踐元素,建成“閱讀圖書角”“樓道文化墻”等微型陣地6處,實現“推窗見文明、轉角遇服務”。同步建立“文明單位資源庫”,統籌轄區學校、醫院、企事業單位等18家文明單位的場館資源,累計開展聯合活動120余場次,讓文明實踐真正融入群眾生活圈。
便民服務 在“精”和“專”上見實效
構建“1+3+N”志愿服務體系,即以實踐所為中心,組建同心圓、微心愿、益家親等3支專業隊伍,孵化“理論宣講”“文化宣傳”“結對幫扶”等特色志愿團隊18支。創新推行“時間銀行”積分制度,將志愿服務時長轉化為積分,可兌換便民服務、家政服務等福利,同步開展星級志愿者評定,激發居民參與熱情。打造周末“聯合接待日”服務品牌,每周組織社區、物業、志愿者三方聯動,設立“一站式”服務臺,開展家電維修、法律咨詢、健康義診等便民活動,累計解決樓道照明改造、停車位規劃等群眾訴求860余件。通過資源整合與機制創新,實現志愿服務從“零散參與”到“體系化運作”的升級,群眾滿意度大幅提高。
視頻賦能 在“廣”和“活”上要成效
社區視頻號“全覆蓋”,構建本土化傳播矩陣。街道以微信視頻號為載體,圍繞政策普及、科學知識、民生服務等內容,創作“短、平、快、趣”的短視頻,構建“一社區一品牌”的視頻傳播矩陣,打造出“社區小王說事”“虹號暖小巷”等特色欄目。目前,全街3個社區均開通微信視頻號,累計發布原創視頻235余條,總播放量超45萬次,粉絲量突破2500人,成為解讀政策的“云課堂”、服務民生的“指尖站”,實現基層宣傳從“單向輸出”到“雙向互動”的升級。
下一步,青年街道將繼續深化“三大工程”建設,重點推進文明實踐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打造“文明實踐+”特色品牌,為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鮮活樣本。(安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