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成功舉辦“以詩之名,讓珍稀被珍惜”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專場活動在此盛大開幕。今年是紅山森林動物園與“以詩之名·讓珍稀被珍惜”活動共同攜手走入第三年,通過各界的參與,已經有超過20萬人直接參與到這一盛會中來。通過詩歌與自然的跨界融合,為公眾呈現了一場充滿人文溫度與科技創新的生態盛宴,線上線下聯動,共同傳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時代強音。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物質及精神基礎;自然有詩意,我們守護自然的珍稀物種,也是守護詩歌的天地,更是守護人心的詩意與張力;自然有詩意,我們不能沒有詩歌,更不能沒有大自然的奇妙物語;為珍稀物種寫詩,用詩意點燃善意,從認識到感動,從關注到保護。本次活動以詩歌為紐帶,將文學藝術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緊密結合,通過詩歌的藝術表達,喚醒公眾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注與行動。
開幕式上,小學生代表用稚嫩而真摯的聲音吟誦對自然的贊美,動物園飼養員則以親身經歷講述與野生動物相處的溫情故事,而詩人代表則用凝練的詩句傳遞生態保護的哲思。多元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朱贏椿、彭敏、臧棣、張執浩、津渡等嘉賓還參與了《詩歌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沙龍,圍繞文學、文藝創作,文學、文藝作品與公眾的連接,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為主題暢談經驗與感受。此外,活動現場展示了“自然詩歌創作大賽”的獲獎作品,這些作品以本土物種和生態保護為主題,用詩意的語言傳遞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迫切性。詩人們用文字搭建起公眾與自然之間的橋梁,讓抽象的保護理念變得可感可知。
此次跨界合作不僅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注入了人文溫度,更探索出一條“藝術+環保”的創新傳播路徑。當詩歌的浪漫與自然的生命力相遇,保護行動便擁有了更持久、更廣泛的影響力。(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蒼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