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600036.SH)2024年的年報尚未打消市場對營收下滑的疑慮,4月29日公布的2025年一季報則以更加嚴峻的數據加劇了市場的擔憂。
作為曾經引領行業的“零售之王”,招行如今正面臨營收持續承壓、業務結構轉型艱難、風險管理挑戰加劇等多重考驗。與此同時,內部人事調整頻繁、治理結構變革不斷,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與諸多猜測。曾經閃耀的零售光環正逐漸褪色。在當前復雜的逆周期環境中,招商銀行能否突破重圍,實現穩健轉型與持續增長?
營收“跌跌不休”,核心癥結何在?
回顧招商銀行近年來的營收表現,下滑趨勢一目了然。
2023年,招商銀行營業收入達3391.23億元,同比下降1.64%,打破了多年來的增長趨勢。2024年,這一數據進一步降至3374.88億元,同比降幅為0.48%。2025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為837.51億元,同比下降3.09%,營收持續下跌的態勢仍在延續。
招行核心營業收入來源:招行財報
而從業務拓展方面來看,招行并非毫無作為。其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構建了功能齊全的線上銀行平臺,實現了賬戶管理、轉賬理財等業務的全面線上化操作。同時,借助大數據技術,實現了精準獲客以及產品的精準推送。在產品創新上,招行針對高凈值客戶,精心定制全球資產配置方案;面向年輕群體,推出了靈活便捷的消費信貸產品。然而,盡管采取了這些舉措,營收下滑的趨勢卻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實際成效與預期目標之間存在著顯著差距。
深入剖析,導致招行營收持續下滑的核心因素錯綜復雜。
2025年一季度,招商銀行實現非利息凈收入307.55億元,同比下降10.64%,在營業收入中占比36.72%。其中,凈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為196.96億元,同比下降2.51%;其他凈收入為110.59億元,同比下降22.19%,主要受到債券和基金投資的公允價值下降拖累。投資收益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合計同比下降35.06%,其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由盈轉虧至-53.06億元,波動較大。
分項目來看,財富管理類業務表現相對堅挺。代銷理財、基金、信托、證券交易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9.47%、27.68%、32.47%、81.47%,帶動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同比增長10.45%至67.83億元。代理保險則同比下降27.65%至18.26億元,顯示保險銷售承壓。資產管理手續費為26.07億元,同比下降16.60%;銀行卡手續費為40.74億元,同比下降7.83%;結算與清算手續費為37.60億元,同比下降6.68%,整體反映傳統金融服務需求疲弱。
從數據表現來看,招行2025年一季度凈利息收入實現529.96億元,同比增長1.92%,在營業收入中占比達63.28%。不過,回顧2024年全年,凈利息收入為2112.77億元,同比下降1.58%,這一趨勢值得關注。深入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生息資產平均收益率下降26個基點至3.5%,而計息負債平均成本率僅下降9個基點至1.64%,兩者變動幅度的差異,直接致使凈息差收窄至1.98%,同比減少17個基點。并且,這一息差收窄趨勢在2025年仍在持續,進一步壓縮了利息收入空間。
從收入結構維度分析,招行當前面臨雙重困境。一方面,利率下行以及資產端壓力持續作用,不斷擠壓凈息差;另一方面,非息收入中的投資類項目,因市場波動加劇、風險控制難度上升而出現大幅波動,嚴重拖累整體業績。
招行核心凈利息收入來源:招行財報
資產質量承壓與零售轉型壓力并現
從2025年一季度數據來看,招商銀行整體資產質量保持穩定,但邊際風險有所上升,部分結構性壓力值得關注。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招行不良貸款余額為667.4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1.3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94%,雖同比下降0.01個百分點,但不良余額的上升仍反映出局部資產質量承壓。
更明顯的信號來自“關注類”與“逾期類”貸款的擴張—關注貸款余額增加81.15億元至971.95億元,關注貸款率升至1.36%;逾期貸款余額亦增加64.50億元至983.25億元,逾期貸款率升至1.38%。尤其是關注類貸款的增長,提示未來不良遷徙壓力加劇。此外,不良貸款與逾期貸款的比值分別為1.28(逾期90天)和1.14(逾期60天),說明招商銀行對不良的認定仍保持審慎,部分逾期貸款未被及時劃入不良,后續存在滯后暴露的風險。
在零售端,不良貸款余額達361.25億元,占整體不良比例超五成,不良貸款率小幅上升至1.01%,其中零售貸款(不含信用卡)新生成不良56.47億元,同比增加24.38億元,顯示居民端償付能力弱化壓力仍在釋放。信用卡不良生成額維持在100.07億元的高位,同比僅微增0.35億元,但絕對值占比過高,需重點關注。值得肯定的是,招商銀行繼續保持對個人住房貸款的審慎投放策略,新發放貸款中91.44%集中于一二線城市,期末余額占比也達到87.80%,且整體抵押率控制在37.35%的穩健水平,抵押物充足、波動性小,地產相關風險可控。
招行貸款收入來源:招行財報
風險緩釋方面,招行加大不良處置力度,2025年一季度內處置不良152.11億元,其中通過不良資產證券化方式處置達54.76億元,體現其金融創新能力與資產出清效率。撥備覆蓋率為420.54%,雖同比下降4.69個百分點,仍遠高于監管紅線,為潛在風險提供了充足緩沖;貸款撥備率為3.89%,信用成本(年化)為0.78%,亦同比下降,顯示招行風險計提節奏趨于平穩。總體來看,招商銀行在當前復雜宏觀環境下資產質量總體穩定,部分零售貸款結構風險上升趨勢需密切關注,但憑借較強的撥備能力、優質抵押物管理及積極的不良處置手段,其風險抵御能力依舊堅實。
面對市場競爭,招行的差異化策略不可謂不細致:在財富管理端推出智能投顧算法,基于客戶風險偏好定制資產組合;在獲客層面與社交平臺聯合營銷,試圖通過線上流量導入年輕客群;在風控領域引入大數據模型,整合消費行為、社交關系等多維度數據優化信用評估。但這些舉措未能轉化為規模增長動能,反映出零售業務深層矛盾——存款與貸款的結構性錯配尤為突出:2024年零售客戶存款達4.03萬億元(同比+15.4%),但貸款增速未能同步,資金沉淀在低收益的儲蓄端,未能有效轉化為信貸資產,暴露出資產運用效率的短板。
收入結構的變化進一步凸顯了銀行業務轉型的緊迫性。2025年第一季度,招行資產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為26.07億元,同比下降16.6%,主要受投資市場波動及理財產品保有規模下滑的影響。托管業務表現相對穩健,傭金收入達12.87億元,同比增長5.84%,得益于托管資產規模的持續增長。銀行卡手續費收入為40.74億元,同比下降7.83%,主要由于信用卡線下交易活躍度下降,拖累相關手續費收入。結算與清算手續費收入為37.60億元,同比下降6.68%,反映出整體交易量趨于疲軟。
從結構性變化來看,這一趨勢不僅受到市場利率持續下行、理財產品收益吸引力減弱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也反映出銀行產品體系在應對客戶需求多樣化方面的短板。尤其是在年輕客群對線上化、場景化、定制化金融服務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傳統零售金融產品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減弱,進一步加劇了銀行在零售業務層面的轉型壓力。
人事與治理震蕩:轉型深水區有挑戰
與業務困局交織的,是內部治理結構的劇烈調整。2025年3月,陸小榮接任零售金融總部總經理,市場聚焦其在信用卡數字化轉型中的成功經驗能否有效復制至財富管理和小微貸款等多元業務。鑒于信用卡側重高頻消費數據建模,而綜合零售需實現資產負債全景風控,跨領域能力重構成為關鍵難點。
同時,招行擬取消監事會,由董事會審計委員會承接監督職責,并設立職工董事。該治理變革雖有助提升決策效率,但獨立監督缺失及職工董事權責模糊,或削弱財務審查與合規監管的獨立性,增加內控風險。5月,招行副行長朱江濤接任招商證券總裁。其具有二十年銀行風險管理經驗,但能否適配券商投行業務與資管凈值化管理的復雜要求,市場尚存疑慮。
另外不容忽視的是,合規管理問題也正成為招行轉型路上的“絆腳石”:2024年其累計被罰超2600萬元,2025年一季度再罰超600萬元,違規領域大概率涉及財富銷售、信貸操作等環節。這既反映出基層機構合規意識薄弱,也暴露出智能風控系統在異常交易監測中的漏洞。如何通過“雙錄系統升級+動態合規建模”實現全流程監控,同時強化員工行為管理,是重塑市場信任的必要前提。
財事匯制作
綜合來看,招商銀行正處于從“規模驅動”向“價值驅動”轉型的關鍵階段,面臨零售業務重塑、人事治理調整以及合規和資產質量壓力等多重挑戰。其未來能否實現逆周期的“第二曲線”增長,既依賴戰略設計的前瞻性,也取決于組織能力的快速迭代。這一過程也反映了中國銀行業轉型的整體趨勢,體現出業務創新與風險管控之間的復雜博弈。(《理財周刊-財事匯》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