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為破解基礎教育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問題,有效縮小城鄉、校際差距,近年來,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教育局聚焦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積極探索實施集團化辦學新模式,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提升每一所學校辦學質量,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
強化頂層設計,做好政策保障。制定印發《濉溪縣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濉溪縣集團化辦學考核評價辦法》等相關配套文件,根據各學校辦學條件、師資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質量等實際情況,采取“名校+新校”“城校+鄉校” “強校+弱校”等辦學形式,系統優化集團化辦學組織結構,實現集團內資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融合、管理一體,帶動薄弱學校在教育理念、師資隊伍等方面全面提升。目前,全縣組建教育集團8個,覆蓋中小學20所,推動優質學校集群發展。
強化集體教研,實現同頻共振。積極推動開展“共研、共促、共進”活動,完善一體化教研機制,實施聯合教研、跨校研修,定期開設專家講堂、發展論壇、聯合教研等專題活動,舉辦學校間學科備課、教學研討、聽課觀摩等聯合教研活動,實現集團內備課、教學、教研、培訓成果共享,提升新校、弱校教科研水平。在原有12個“課改學校聯盟”及“學校發展協作共同體”一體化教研的基礎上,以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為主導成立“三名工作室”32個。“三名工作室”以機制建設和活動開展為抓手,通過主題教研,同課異構、高效課堂、送教下鄉等跨學區一體化教研,不斷提升新校、弱校教科研能力。目前,有289名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參與組織活動約150次,申報省市級課題64項。
強化交流輪崗,促進共同提升。積極穩妥推進縣管校聘改革,全面推行集團校教師“無校籍管理”,建立雙向交流、互派輪崗制度。集團校教師實行跨校執教、走教,通過集團總校優質師資下派支教,新校、弱校教師上掛跟崗,促進集團校內部優質教師資源良性流動,實施“青藍結對”工程,促進新教師快速成長。2024年以來,各集團校選派優秀管理團隊、骨干教師50余名前往成員校交流輪崗。
強化資源整合,推進協同發展。通過先進理念、科學管理制度、師資資源、智慧化課堂等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推進集團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和質量不斷提升。實施集團化辦學以來,新增優質學校9所,優質學位約4500個。部分新建校、弱校在集團總校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下快速成長為新優質學校,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認可,滿足群眾家門口“上好學”的需求,群眾滿意度較高。如新城中心學校教育集團西校區(小學部)原為郭樓橋小學搬遷,當時郭樓橋小學不足400人,現通過集團化辦學在校生約3500人。
“濉溪縣教育局積極探索集團化辦學實踐,成功搭建集團化辦學的體系框架,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一次成功探索,為縣域教育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下一步,將繼續深化集團化辦學模式,進一步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濉溪貢獻教育力量。”濉溪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郭慧慧如是說。(彭先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