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作為臨床最常見癥狀,是人體最直接的疾病預警信號。1995年美國醫療機構已將其確立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要求建立標準化疼痛評估體系。這種主觀感受不僅帶來軀體痛苦,更可能引發連鎖健康危機。
慢性疼痛有哪些危害呢?
1、疾病惡性循環:不同于急性疼痛,慢性疼痛具有持續性特征,未經干預極少自愈。帶狀皰疹后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頑固性疼痛可能伴隨終生,顯著降低生活質量。
2、基礎疾病疊加效應:有疼痛家族史或慢性病史人群更易發展為慢性疼痛,形成"疾病-疼痛-新疾病"的惡性循環。
3、自主神經失衡:長期疼痛(如頸椎病)可引發失眠/嗜睡交替、食欲減退、心率變緩及低血壓等植物神經紊亂癥狀。
4、心理危機鏈式反應:從煩躁易怒到抑郁傾向,疼痛持續6個月以上患者心理問題發生率提升3倍,嚴重者可發展至功能性殘疾。
如何對慢性疼痛患者進行家庭護理呢?
一、減少或去除引起疼痛的原因
1、因外傷引起的疼痛,應給予包扎、固定,松緊適宜,每天檢查患肢血運情況:如皮膚溫度、顏色,對刺激的感覺。
2、慢性咳嗽引起的疼痛,可進行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方法,多飲水以稀釋痰液。
3、采用正確的姿勢: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要注意,防止不良的姿勢以及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不動,從而避免骨關節、肌肉和韌帶的損傷帶來的腰痛、腿痛等慢性疼痛。
二、合理運用緩解或解除疼痛的方法
(一)藥物止痛
藥物止痛仍然是目前解除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者要了解自身的身體狀況和有關疼痛治療的情況,正確使用鎮痛藥物。
麻醉性鎮痛藥具有成癮性和耐受性,故僅用于重度疼痛的患者。如:醋氯芬酸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鹽酸嗎啡片、硫酸嗎啡緩釋片,鹽酸氫考酮緩釋片等。輕度和中度疼痛的患者,應使用非麻醉性鎮痛藥。如:水楊酸類的阿司匹林、苯胺類的乙酰氨基酚、芳基丙酸類的布洛芬、吡唑酮類的安乃近、環氧化酶抑制劑尼美舒利等。非麻醉性鎮痛藥還有抗驚厥類的卡馬西平、加巴噴丁、抗膽堿藥阿托品、山莨菪堿以及血管源性疼痛的鎮痛藥物邁之靈等。
用藥原則:對于慢性疼痛,最好在疼痛發生前給藥,此時給藥,疼痛容易控制,且用量小、效果好。疼痛原因未明,不能隨意使用任何鎮痛藥物,以免掩蓋癥狀、延誤病情。
癌性疼痛的藥物治療。目前普遍采用WHO所推薦的三階梯療法
第一階段:
選用非阿片類藥物:解熱鎮痛藥物和抗炎類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適用于輕度疼痛的患者)
第二階段:
選用弱阿片類藥:如氨酚待因、可待因、曲馬多、布桂嗪。(適用于中度度疼痛的患者)
第三階段:
選用強阿片類藥:如嗎啡、哌替啶、美沙酮、二氫埃托啡。(主要用于重度和劇烈癌痛的患者)
輔助用藥:
作用——減少主藥的用量及副作用。
常用藥——弱安定藥,如艾司唑侖、地西泮;強安定藥,如氯丙嗪和氟哌啶醇;抗抑郁藥,如阿米替林。
(二)物理止痛
應用冷、熱療法,如冰袋、冷濕敷或熱濕敷、溫水浴、熱水袋等。
(三)運用理療、按摩及推拿。
(四)針灸止痛。
(五)經皮經電刺激療法。
三、恰當地運用心理護理方法
(一)減輕心理壓力
慢性疼痛治療往往耗時長、花費高,很容易使患者產生煩悶、挫敗等負面情緒。緊張、憂郁、焦慮或對康復失去信心等,均可加重疼痛的程度,而疼痛的加劇反過來又會影響情緒,形成不良循環。
給患者一個輕松的家庭氛圍,患者情緒穩定、心境良好、精神放松,可增強對疼痛的耐受性。醫護人員及家庭成員應同情、安慰、鼓勵患者,與患者建立互相信賴的友好關系。
尊重患者對疼痛的行為反應,幫助患者接受其行為反應。
(二)分散注意力
1、參加活動:鼓勵其參與感興趣的活動,能有效地轉移其對疼痛的注意力。如唱歌、玩游戲、看電視、下棋、繪畫等。
2、音樂療法:優美的旋律對降低心率、減輕焦慮和抑郁、緩解疼痛、降低血壓都有很好的效果。
3、有節律按摩:囑患者雙眼凝視一個定點,引導患者想象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等,同時在患者疼痛部位或身體某一部位作環形按摩。
4、深呼吸:用鼻深吸氣,然后慢慢從口中呼氣,反復進行。
5、指導想象:讓其集中注意力想象自己置身于一個意境或一處風景中。
6、松弛療法:松弛可以消除身體或精神上的緊張,并促進睡眠,而足夠的睡眠有助于緩解焦慮,減輕疼痛。
四、積極采取促進患者舒適的措施
1、采取正確的姿勢,提供舒適整潔的床單位,床墊一般5-10CM,床太軟會引起脊柱的變形引發或加重慢性疼痛。
2、防風、防寒、防濕、生活起居、工作學習的地方保持溫暖干燥,避免受涼受風。
3、居住環境安靜,遠離噪聲污染。
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戒除不良嗜好:主要是戒煙戒酒,這兩者會提高慢性疼痛的幾率。
2、規律進餐,不暴飲暴食,肥胖患者可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適當減重。
3、保證充足的睡眠,增強免疫力,促進內臟排毒。
4、堅持鍛煉:運動可以產生快樂因子,進行適當的運動,有效保護肌肉、關節等部位。
5、鼓勵患者記錄日記,記錄減輕或加重疼痛的因素,有利于臨床治療。
科室介紹
基本概況
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疼痛康復科成立于2020年9月,現分為南北兩個專業區域,開設床位 90 張。疼痛康復科擁有一支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專業團隊:有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13人、執業醫師2人,康復治療師11人,專科康復護士23人。他們憑借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能夠準確評估患者的病情,為患者量身定制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診療范圍
康復專業組:
1、腦血管病引起的偏癱、失語、肢體麻木、無力、意識障礙、頭痛、頭暈、吞咽困難、大小便功能障礙、平衡及共濟失調、截癱、肌肉萎縮等。
2、內科疾病引起的肢體功能障礙、心肺功能異常、各類中毒性腦病及體弱多病的康復。
3、外科手術引起的腦癱、肢體外傷致殘、脊髓損傷、各種疼痛的康復治療。
4、腫瘤放療、化療、手術后并發癥需要康復的患者。
5、危重病人后期康復及昏迷病人的促醒:
①老年退行性骨關節病如: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癥、膝關節炎,頭暈頭痛、失眠、耳鳴、耳聾等;
②各種難治性皮膚病、風濕病、過敏性疾病;
③內、婦科疑難雜癥及亞健康、傳統保健的治療等等。
疼痛專業組:
1、頭面部疼痛:三叉神經痛、頸源性頭痛、舌咽神經痛等。
2、頸、肩、腰腿疼痛;各型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肩周炎、骨質疏松癥骨性關節炎、腰椎術后疼痛綜合癥、坐骨神經痛、跟痛癥等。
3、神經痛:帶狀皰疹及皰疹后神經痛、糖尿病性神經痛、肋間神經痛、骶管囊腫、外科手術或外傷后出現的神經痛等。
4、風濕類及痛風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
5、肌腱、滑液囊疾病;腱鞘囊腫、滑囊炎、網球肘、腱鞘炎。
6、各種癌性疼痛。
7、非疼痛性疾病:如頑固性呃逆、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手汗癥、失眠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
專家介紹
盧科軍
疼痛康復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湖南省疼痛醫學會基層醫院專家組委員,常德市康復醫學會委員,從事疼痛及骨科醫療工作醫療工作10余年,擅長急慢性疑難疼痛性疾病的診斷,擅長神經阻滯,神經調控,射頻熱凝靶點消融、臭氧消融、等離子消融、單孔全脊柱內鏡、針鏡、關節鏡、UBE技術、椎體成形術等微創手術。現已做脊柱內鏡及關節微創內鏡2000余例,射頻熱凝靶點消融2000余例,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一項。
廖金志
骨科主治醫師,疼痛康復科副主任醫師。湖南省預防醫學會疼痛疾病防治會委員,從事疼痛及骨科醫療工作醫療工作10余年,擅長急慢性疑難疼痛性疾病的診斷,擅長神經阻滯,神經調控,射頻熱凝靶點消融、臭氧消融、椎體成形術等微創手術。現已做射頻熱凝靶點消融上千余例。
供稿:疼痛康復科二病區 胡秀萍
微編: 張嘉敏
責編:莫艷妮
一審:莫艷妮 二審:鄧燕清 終審:陳祥
主管部門:醫院黨委宣傳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