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壟被淤泥覆蓋的蔥苗,牽出群眾多時的“心頭刺”。近日,崇明公安分局綠華派出所通過“三所聯動+”平臺,化解一起河道保潔員與村民之間的矛盾,更推動轄區河道保潔服務系統性整改,實現從“解一案之結”到“疏民生之堵”的治理躍升。
今年3 月23日清晨,綠園村村民江大伯發現自己種在河溝邊的一壟蔥苗被新鮮撈出的淤泥覆蓋,不遠處河道保潔員錢某正在清淤作業。莊稼被這樣毀壞好幾次的江大伯生氣至極,上前去與錢某理論,并發生爭吵,過程中江大伯的手遭到對方扭傷。
處警中,綠華派出所了解到這起糾紛背后暗藏深層矛盾:轄區村民長時間遭到河道保潔作業影響,一些種植在河溝邊的莊稼經常被淤泥傾覆,保潔員除草時還會將除草劑噴濺到農作物上,個別保潔員將河里撈出的垃圾直接堆在路邊,影響環境和通行,如此種種,周邊群眾對河道保潔服務積怨已久。
綠華派出所隨即啟動所長盯辦機制,依托“三所聯動+”平臺,聯合村居委、司法所、水務所及保潔公司展開溯源治理。經過數據梳理,派出所揭示該保潔公司更大隱患:今年1月以來,涉及河道保潔員的警情7起,其中,4起為保潔電動三輪車交通事故,3起為保潔工作不規范引發的作業糾紛。根據多方會商,“三所聯動+”平臺推動建立村企聯絡機制,進一步規范河道保潔作業流程,并對全體河道保潔員展開法治培訓。
5月初,隨著保潔公司整改落地,江大伯與錢某最終在調解室握手言和。更令人欣喜的是,全鎮河道保潔作業全面升級:每條河道劃定專屬卸泥區、配備GPS定位三輪車、建立村民監督崗。河道垃圾隨意堆放的鄉間小道重現整潔,因除草劑誤噴致死的農作物成為過去式。
“群眾的小事就是基層治理的大事。”綠華派出所副所長陸建輝表示,通過“糾紛溯源-系統治理-長效防控”的三步工作法,轄區同類警情不復發生,真正實現“解決一個問題、治理一類頑疾、溫暖一片民心”。
這起糾紛化解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公安機關跳出就案辦案思維,通過機制創新將調解現場延伸至民生痛點,以數據研判推動行業治理,用系統整改替代簡單追責,既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又促進企業規范發展,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原標題:《從蔥苗糾紛到民生工程:崇明警方“三所聯動+”破局河道保潔頑疾》
欄目編輯:顧瑩穎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解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