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卸下校長重擔,我不忘教師立德樹人的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重回三尺講臺,到今年已經是第八個年頭……”在云南省南華縣教育體育局“1+N”視頻互動課堂上,全國模范教師李榮亮向全縣師生講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心得感悟,分享多年來的寶貴經驗。
“讓有故事的人講思政,讓有信仰的人傳遞信念”是張桂梅思政大講堂南華縣分課堂秉持的理念。在分課堂上,師生們的神情隨講述而動,時而會心一笑,時而淚光閃爍,“雖然這些不是衡量一堂思政課的唯一標準,卻足以證明,能啟迪思維、助力成長的,必是優質思政課。”退役軍人教師孫軍勝深有感觸地說。
優質的秘訣,就藏在“身邊”二字里。走上講臺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榜樣模范及師生代表。他們或以自身經歷為切入點,或以學生、老師、家人等多元視角,將平凡日常背后的故事,向臺下娓娓道來。
近年來,南華縣堅持守正創新,把張桂梅思政大講堂南華縣分課堂作為“金課”進行打造,構建“大思政課”鑄魂育人工作新格局,用榜樣力量引領全縣教育教學工作和中小學生成長成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2024年以來,張桂梅思政大講堂南華縣分課堂成為全縣思政鑄魂育人的第一“金課”。在縣教育體育局思政教研員張愛鮮看來,張桂梅思政大講堂南華縣分課堂兼具理論性、針對性,其內容站位高、剖析深,講述的又是身邊的人和事,所以讓人倍感可親可感。
除了打造“云端的思政課”,張桂梅思政大講堂南華縣分課堂還致力成為“行走的思政課”。在“練好技能·成就技彩人生”主題課程中,南華縣高級職業中學把課堂直接搬到了實訓室,師生們在實操展示中,真切感受到了職業教育的魅力與價值。
“行走的思政課”并非隨意而行,而是深度契合授課之地特色。地處哀牢深山的馬街中心學校,深諳時空之道,讓課程順應時節有序推進。清明節,師生們前往馬街烈士陵園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白露之際,步入大中山宣教中心探尋生物多樣性之美;豐收之日,深入田間地頭,親身體驗耕耘的艱辛與收獲的喜悅……五街中心學校則把“包山撿菌”制度等化為思政養分,借由小小松茸,讓學生感知時代脈搏的跳動,領悟思政內涵的深邃。馬街中心學校教師董發天說:“與時間攜手,與空間相融,是思政‘行走’的要義所在。”
南華縣山區學校分布廣泛,如何凝聚零散孤立的思政教育資源與活動,成為張桂梅思政大講堂南華縣分課堂全力攻克的核心難題。在資源整合上,南華縣大膽創新,以小學與初中緊密攜手的方式,實現深度整合師資力量,共同打磨精品活動,讓不同年齡段學子共享思政教育成果。同時,教研師訓中心助力思政教師、校園長、教研員三方凝心聚力,同頻共振。
在宣傳推廣層面,城區思政課搭乘科技快車,憑借技術優勢,實時同步直播,畫面跨越山川河流,宛如火種傳遞知識之光;鄉鎮思政課則秉持質樸初心,一步一個腳印,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講述思政故事,讓思政的芬芳彌漫每一寸土地。(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特約通訊員 者小傑)
作者:者小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