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的年華里,她們共執星火
志同道合,互為明燈
夜以繼日,并肩攻關
她們斬獲國獎,問鼎頂尖賽事
如今全員保研重慶大學
邁向星辰大海的理想征途
今天,讓我們走進這間學霸寢室
人物簡介
從左到右依次為 鄭新梅、曾薏潔、卿亞琴、徐敏
她們,來自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21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四個四川妹子展現著高度一致的優秀特質:她們既是學術殿堂的求索者,每人累計獲校級以上獎學金及榮譽超過10項;又是學科競賽的"大滿貫選手",在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等重量級賽事中共斬獲國家級獎項9項;她們還秉持服務精神,累計獲得優秀志愿者稱號9次,在學生骨干崗位上展現出較高的綜合能力。優秀的四人用能力和情誼書寫了一起推免到重慶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的佳績。
人物故事
志同而道合:突破入學迷茫期
“提前規劃+主動爭取,是打開機遇之門的關鍵鑰匙”,正如鄭新梅說的,在構建“內驅激發式”學業規劃體系下,通過入學教育、專業導論課學習、學業導師和校友指導、輔導員案例引導等,讓新生認識到專業在整個制造業中的重要作用,使她們盡快渡過入學“迷茫期”,找到長期堅持的目標。鄭新梅在入學不久,就叩開彭必友教授的實驗室大門,參與到大學生創新活動中。其他3位室友也和鄭新梅一樣,從大一就將深造作為自己的目標,勤奮學習、刻苦鉆研。
自律與互助:協作抗壓共同體
“這條路不好走,是一場不間斷的奮斗” ,卿亞琴說,“每一門課程都要盡力學懂學好,各類大學生創新項目、學科競賽都要積極參與,揮汗自習室和實驗室的日日夜夜,沒有幾位室友的相互督促、相互勉勵,很難有這么圓滿的結果”。鄭新梅對此也有特別的體會,她談到,她和室友們形成了“學習共同體”:每天雷打不動地占據教室前排,詳細整理筆記,常為弄明白一個知識點研討到深夜。這種高度自律與團隊協作,讓她寢室全員穩居年級前十,更被同學們稱為“學霸寢室”。
學習也不是一帆風順,他們也經常面臨各種壓力,徐敏有“壓力即階梯”的成長法則,她說:“大二課程難度驟增導致成績波動。面對壓力,我開始嘗試把每天拆分成課堂學習、競賽備賽和自主復盤三個模塊。比如用課間和晚自習集中消化當天的重難點知識,周末則和隊友泡實驗室打磨競賽方案。這種節奏讓我逐漸把書本里的知識點和實際項目結合了起來。” 而曾薏潔面對材料成型專業龐雜的基礎課程,她以“笨功夫”翻越知識壁壘,在專業核心課階段迎來思維蛻變。
對手亦戰友:良性競爭進化論
學院依托科研團隊建設大學生創新實驗室,全院10多個創新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創新的沃土。鄭新梅在黃冰雪、陳剛老師指導下,大二的時候就多次學科競賽獲獎,并以第二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幾位室友在不同的實驗室有機會參與到企業實際課題,學術能力得到提升,在各項學科競賽中屢獲佳績,逐步成長為實驗室的學生領頭人。
回憶準備學科競賽的點點滴滴,曾薏潔說,“每一個比賽項目自己都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有的項目,在校賽階段就遇到了強勁的對手,遺憾止步;面對失敗,無數個日夜,團隊成員一起探求新的思路,不斷修改方案一路過關斬將,來年最終進階省賽、國賽。”卿亞琴也說:“備賽時,雖和室友存在競爭,但更懂得合作。以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為例,全寢室共同參與,大家合力查閱資料、攻克難題,遇到分歧冷靜溝通,最終在大三下學期一同斬獲該賽事全國一等獎,為保研增添關鍵分數。”
室友情誼長,攜手向明天
既有良性競爭,又有團隊協作,在互學互鑒中激活個體潛能,在目標共赴中凝聚集體智慧,這個“學霸寢室”就這樣煉成了。2024年9月,寢室4人都獲得了保研的資格,4年的情感讓大家難舍難分,共同選擇了重慶大學,她們絢麗的成績單得到重大導師的認可,順利被錄取。
從沱江之畔到嘉陵江邊,這群材料女孩即將開啟新的征程。實驗室里并肩攻關的身影,圖書館書桌前的會心一笑,都凝成青春最美的注腳。正如她們在畢業紀念冊寫下的寄語:“材料人的征程是星辰大海,而我們約好要永遠做彼此的光。”這份閃耀著智慧與情誼的光芒,正照亮著她們向材料科學高峰攀登的新征途。
整理編輯 | 雷為堯 郭炫儀 林欣鵬
來源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編審 | 陳彧 雷為堯
為學霸寢室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