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不滿,麥有一險”,老家院前的槐樹剛剛吐出碧綠新葉,村頭屋后那片麥田也泛起一層柔軟的金色漣漪。小滿,是二十四節氣里最容易被忽略、但其實妙趣橫生的一天。你有沒有注意過,每年這個時節,家里蒸籠里開始有新麥饃饃,街角菜攤上鮮嫩的豌豆、胡蘿卜突然多了起來,老人們嘴里反復念叨著“這天要吃啥不能吃啥”,仿佛每一口飯菜里,都藏著祖宗們留下的門道。
小滿過后,天氣開始熱起來,南北氣候差異拉開,江南多雨,黃淮已現炎陽,整個中國像一鍋慢燉的雜糧粥,日子變得松弛、也變得講究。
“吃啥有講究,怎么吃更要懂。”這不是誰發明的健康雞湯,而是真正的生活磨礪,踏踏實實落在每個菜籃里、餐桌上。每逢小滿和芒種,飲食要變,思路要變,身體的節拍,順著自然慢慢調整。你家小滿后,是不是也多了幾道素食?
五要吃:時令菜飯養人心
要吃初夏新鮮葉菜 苦苣、莧菜、馬蘭頭
愛吃的人都懂,夏初的葉菜最鮮,其苦味正好。有老話說“夏吃苦,勝似進補”,就是小滿以后的真實智慧。山東周村的老廚師說:“哪有苦就去哪打點,吃下去能避濕氣。”我的經驗是,莧菜和苦苣炒一炒,清熱下火,尤其適合動不動就上火、出汗的人。
家常做法: 苔菜和苦苣洗凈切段,開水焯熟,加蒜末、熟油、生抽拌勻就行,如果嫌略苦,可以撒點熟芝麻,入口留香,有種大地的味覺。
要吃豆類和雜糧 粗糧粥、綠豆、扁豆
小滿以后,北方雨水增多,但暑氣也慢慢上來,這時吃多精白米面容易悶熱滯腸。村里總愛燉點綠豆薏米粥、雜糧飯。老人常說,粗糧雜豆“解熱補氣、潤膚利水”,女人孩子都該多吃。
家常做法: 雜糧如玉米粒、糙米、紅豆、扁豆,自由搭配熬成粥,每天一小碗,清清爽爽肚子舒服。
要吃少油輕味 魚蝦、雞胸肉搭時蔬
初夏天燥,油膩的東西別吃多。小滿之后講落口清淡,魚蝦蒸、燜、煮,咸淡適中。最近我去了菜市場,攤主教我買當日鮮的嫩鯽魚,回家蒸熟澆上生抽、姜汁,肉嫩味鮮,老人孩子都喜歡。
食譜推薦: 鮮鯽魚去鱗打花刀,撒姜絲清蒸十五分鐘。出來后灑蔥花,滴少許香油,是夏天最解膩、養胃的一道硬菜。
要吃適量水果 楊梅、甜瓜、西瓜先少量
小滿之后水果豐富,但老家有禁忌,初夏第一批西瓜不能多吃。說是“新瓜寒,甜瓜溫”,先從楊梅、甜瓜、櫻桃入口,過幾周再讓西瓜正式上桌。水果多樣交錯,正是這個季節的小福利。
要吃發酵食品 醬油、豆豉、酸菜
北方人家里小滿前后常灌黃醬、晾豆豉,說是“天地轉熱要降火”,多吃點發酵吃食能助消化、養腸胃。我試過一次本地老豆豉炒莧菜,別有風味,提鮮又爽口。
四不吃:省下疾病,也省下煩惱
不吃隔夜剩飯菜
初夏最忌剩飯剩菜。溫度上來,細菌繁殖快,吃了肚子不適。家里老人管得嚴,飯菜量寧愿少做,絕不隔夜。
不吃生冷刺激食物
“西瓜冰鎮、冰水牛奶”,這些東西六月后才算合適。小滿剛過,胃腸容易不適,冷飲暫緩,身體自然順暢。
不吃過膩油炸
油條、炸雞、膨化食品,這時千萬別多。擺攤店主說:“天一熱,吃多這玩意,喝水都出油。”
不吃野生蘑菇和來路不明的野菜
初夏野菜野蘑菇易誤食,每年新聞都有誤采中毒的事。身邊很多農村長輩都訓話:“不認識的不撿,不入口”。
每一種規矩,吃的是時令,養的是安全。而且說到底,也是在為家人守一道還算放心的“防火墻”。
經驗總結起來,四字訣最有效——新、淡、碎、苦。新指的是新鮮采買、現做現吃;淡,少鹽少油,爽口不要膩;碎,把葉菜、豆類切得細碎,好消化;苦恰到好處,給身體一個“小溫柔”刺激,養陽氣,瀉濕熱。
中國的節氣,是把四季吃進身體;每一口家常,都是祖先給的禮物。小滿以后的飲食規矩,沒有一條是憑空來的。它像清晨第一縷陽光一樣,不張揚,不炫技,卻能讓你一整季都心安。再貴的保健品,也比不過飯菜里的溫柔與節制。
人生半夏,宜多一分自省、少一分張揚。節氣有節氣的叮嚀,我們有我們的步調。守住老祖宗的五要吃、四不吃,不只是為了一時無病,更是體會何為“順其自然,安頓身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