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聰不聰明,是遺傳更重要,還是后天的培養更重要。
我們常說的聰明具體指什么?怎么培養出一個聰明的孩子?今天我們爭取把聰明這個問題給他聊透。其實,關于聰明這個問題,心理學界已經做了很多相關的實驗,還有研究了。目前達成的共識是一半一半,遺傳占一半,后天的培養占一半。
這個時候樂觀的家長就會覺得還不錯,還有50%可操作的空間。悲觀的家長就會覺得完蛋了,只有50%是改變不了的。反正這個比例跟我想象中的差別還是挺大的。我曾經一度以為遺傳是要占到80%,甚至是90%的。
在深入聊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達成一個共識,就是什么是聰明?我們只有先了解了什么是聰明,才能夠有地放矢的去培養孩子的聰明。
有人說我家孩子能輕易的背下來很多詩,所以我家孩子很聰明。
有人說我家孩子拼讀很快,所以我家孩子很聰明。
比如說我家孩子會頂嘴,或者說我家孩子玩游戲玩的很好,所以我家孩子很聰明。
都對,但是都比較片面。我們來看一下腦神經科學家是怎么給聰明下定意的?我們評價一個孩子聰不聰明,要去觀察他7項能力的表現。哪七項呢?
記憶力、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欲自控力。創造力、語言溝通能力,解讀非語言溝通的能力。
大家感受到了嗎?所謂的聰明其實是一個孩子綜合能力的體現。像剛才說的背時很快,拼圖很快,會頂嘴,會玩游戲,這些頂多算是小聰明,距離真正的聰明還差的很遠的。
下面咱們來聊一聊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怎么培養出一個聰明的孩子,說的嚴謹一點,應該是50%的考遺傳。那我們要怎么開發另外那50%的聰明。腦神經科學家也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首先第一個,大家就記住一句話就可以。母乳中的一些成分對孩子的大腦發展非常重要,而且這些成分是人工無法合成的。這個差距一直到斷奶之后的十年還會存在。
第二個,多和孩子說話,而且是越多越好。有研究顯示,如果父母經常和孩子說話,那這個孩子的詞匯量也好,表達能力也好,還有智商的表現也好,都會比較高。
第三個,多和孩子玩游戲,游戲是孩子學習最好的方式,尤其是那種沒有固定規則的開放式的游戲,對孩子大腦的發展特別好,比如過家家角色扮演這種假裝游戲,就是孩子扮演一生,你扮演病人,孩子給。你看病或者是你扮演大灰狼,孩子扮演小兔子,你去抓孩子。這種游戲對孩子的創造力、記憶力、語言能力,還有社交能力,還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特別大的幫助。
第四個,科學的夸獎孩子。很多家長都喜歡夸孩子,你真棒,你真聰明。這種夸獎對孩子來說就是毒藥,他會讓孩子的心理閾值升高,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因為孩子會害怕,如果我做的不夠好,就會失去聰明的標簽,失去棒的標簽,所以我干脆不去做就好了。那什么是科學的夸獎呢?
其實簡單來說就一句話要夸過程,你拼讀的時候好認真的?你搭積目的時候好專注!你比賽的時候好努力啊!這樣的夸獎會讓孩子有一種成長性的心態,我這件事做的好,是靠我自己努力得來的。我還想繼續努力,讓自己做的更好。這樣的孩子不管是抗挫力也好,還是內驅力也好,都會越來越好的。
所以你們的孩子聰明嗎?
如果他不夠聰明,不要怪孩子怪你們自己吧!一是沒有給孩子聰明的基因,二是沒有用對教育的方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