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如今已經進入小滿節氣,進入小滿節氣后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越來越活躍,我國華南一帶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的強降水,而隨著降雨帶的北移,在我國長江中下游一帶會出現長時間的連陰天氣,由于此時正值江南梅子黃熟之時,故我們稱之為“梅雨”或者“黃梅雨”;由于梅雨期間空氣潮濕少晴天,衣物很容易受潮發霉,因此梅雨也被人們稱為“霉雨”。
那么梅雨是如何形成的?原因很簡單,我國的雨季主要由副熱帶高壓和夏季風來決定,隨著副熱帶高壓的北脊線逐漸北移,我國的雨季由南向北逐漸推進,每年的4、5月我國華南一帶進入雨季,每年6、7月份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雨季,而每年的8月份我國華北、東北進入雨季,進入9月后副高的北脊線開始南撤,降水帶也隨之南移。
每年進入6月后,副熱帶高壓的北脊線長時間停留在江南至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副熱帶高壓的邊緣與南下的冷空氣持續相遇時,就會出現持續的陰雨天氣,這就是我們說的“梅雨”。而隨著副熱帶高壓的北脊線越過長江中下游地區,我國的主要降水帶也隨之北移,原本下梅雨的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在副高的控制下進入高溫少雨的時間段,長江中下游地區梅雨結束,也就是出梅了。
特別注意:長江中下游地區梅雨結束后,如果副高的北脊線突然南移,那么黃梅雨就會重返長江中下游地區,即黃梅天走回頭路,我們稱之為“倒黃梅”。
每年“出梅”后,如果副熱帶高壓的勢力強,那么在副高的控制下天氣往往會比較酷熱,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會進入“伏旱期”,副高控制時間比較久,那么就會導致嚴重的“伏旱”,因此副熱帶高壓的移動是導致我國“旱澇”災害的主要原因。
像每年立秋后常常有“秋老虎”天氣,秋老虎的出現就是因為副熱帶高壓的北脊線南撤后又突然北抬,導致在副高的控制下晴朗少云,氣溫回升,導致中午時間段比較酷熱。
每年長江中下游地區黃梅天開始的日期為“入梅”,每年長江中下游地區梅雨天結束的結束的日期為“出梅”,那么今年哪天“入梅”?哪天“出梅”?今年夏天雨水很多嗎?我們早點來了解一下。
每年黃梅雨發生的時間大概在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在有的年份入梅的時間早,而有的年份入梅的時間晚,同樣在有的年份出梅的時間早,而有的年份出梅的時間晚,我國傳統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時間根據節氣結合干支歷來推算。
我國一直用干支歷來記錄日序,《神樞經》記載:“芒種后逢丙日入梅,小暑后逢未日出梅”,說的就是芒種后的第一個“丙日”就是入梅的時間,而小暑后的第一個“未日”就是出梅的時間,而“丙日”就是干支紀日中帶有天干“丙”的日子,而“未日”就是干支紀日中帶有地支“未”的日子。
今年6月5日芒種,這天為“乙巳日”,芒種后的第一個丙日在6月6日,為“丙午日”,因此今年入梅的時間在6月6日。
今年7月7日小暑,這天為“丁丑日”,芒種后的第一個未日在7月13日,為“癸未日”,因此今年出梅的時間在7月13日。
今年是10年一遇的最早黃梅天
我們老祖宗根據每年梅雨的實際變化,把黃梅天分為“早梅雨”、“晚梅雨”、“特長梅雨”、“短梅雨”、“空梅雨”、“倒黃梅”。
每年正常梅雨的時間大約在6月中旬至7月的上旬或者中旬,因此每年梅雨期的時間大約在20至30天,如果每年入梅的時間在6月的上旬,那么就是“早梅雨”;而如果每年入梅的時間在6月下旬,那么就是“晚梅雨”。天干有10個,從干支歷來推算每年入梅的時間都在芒種后的10天內,今年入梅的時間在6月6日,為芒種節氣的第二天,因此說今年是最近十年的最早入梅一點都不夸張。
正常來說梅雨持續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個月,而如果梅雨持續的時間在50天以上那么就是“特長梅雨”,像1998年的特大洪水就是特長梅雨造成的;如果梅雨持續的時間在10天以內,那么就是“短梅雨”;在少數年份,我國長江流域一直沒有持續3天以上的降雨,那么我們稱之為“空梅”,空梅往往會導致嚴重的干旱,農作物的生長會受到嚴重影響;而所謂的“倒黃梅”就是出現2次梅雨天氣,這里不再贅述。
那么今年夏天雨水會非常多嗎?我國是農耕文明古國,根據我們老祖宗的經驗,入梅當天的天氣會影響梅雨天持續時間的長短,老話說“雨打黃梅頭,四十五天無日頭”,說的就是在入梅當天如果下雨,那么這預示著往后很長時間都是陰雨天氣。
這里的“四十五”并不是指四十五天,而是指持續的時間長,這也預示著當年可能是“長梅雨”,甚至是“超長梅雨”,我們一定要做好防澇的準備。
每年我們可以根據干支時間以及節氣時間來大概判斷梅雨期持續的時間,但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天氣變得越來越極端,因此我們不能單憑傳統方法來指導生產和生活。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入梅和出梅的時間由雨量、氣溫以及副高的位置來決定。一般來說,當副熱帶高壓的北脊線北躍至北緯20度左右,且連續5天出現降雨天氣,那么說明“入梅”了;而當副熱帶高壓的北脊線北躍到北緯26度,且連續5天無降雨,日平均氣溫也大于25℃時說明“出梅”了,因此梅雨的具體時間我們要根據天氣預報來判斷。
總結,根據傳統歷法的推算,今年6月6日入梅,7月13日出梅,根據我們老祖宗的經驗,如果入梅當天下雨,那么預示著黃梅天持續的時間會比較長。
梅雨天結束后,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高溫少雨的時間段,我們要注意伏旱的發生,梅雨結束后我國北方雨季正式開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