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子龍:風流才子的家國絕唱
陳子龍是明末文壇頂流,詩詞文章樣樣拿手,卻偏偏生在亂世。他早年加入復社,和柳如是愛得轟轟烈烈,但被正室夫人鬧掰后,轉頭就扎進了抗清事業。清軍南下時,他組織義軍死磕到底,甚至聯絡水師策劃反攻南京。可惜被叛徒出賣,清軍逮住他逼剃發,他甩出一句“帶著頭發去見先帝”,跳江自盡。清軍撈他起來斬首拋尸,一代才子落得身首異處。他的詞里寫“淚灑胭脂雨”,倒像是給自己提前寫好了挽歌。
2.閻應元:江陰小城里的硬骨頭
當清軍喊著“留頭不留發”殺到江陰時,一個縣衙小吏閻應元站了出來。帶著沒受過正規訓練的百姓守城,硬扛清軍24萬大軍81天。清軍用紅衣大炮轟塌城墻,他帶人拿門板堵缺口;勸降信來了,他直接懟:“有降將軍,無降典史!”城破后清軍屠城,他重傷投湖,被撈起來砍頭時還罵不絕口。江陰人用血寫下對聯:“八十日戴發效忠,存大明三百里江山”——這大概是史上最悲壯的小縣城保衛戰。
3.張煌言:西湖邊最后一個大明孤臣
張煌言和鄭成功組CP抗清二十年,四入長江差點掀翻清軍老窩。最猛一次帶幾十條船打到南京燕子磯,嚇得清軍直哆嗦。后來鄭成功敗走臺灣,他成了光桿司令還在浙江打游擊,最后被叛徒出賣。押到杭州砍頭時,他穿著大明衣冠對劊子手說:“坐著我死,算是給故國行禮。”刑場暴雨傾盆,百姓哭聲震天。死后埋在西湖南屏山,和岳飛、于謙并稱“西湖三杰”,連乾隆都不得不承認這是個硬茬。
4.李來亨:李自成殘部的最終倔強
作為李自成的侄孫,他帶著大順軍殘部在湖北茅麓山死磕清軍。清廷調三省聯軍圍剿,修木城挖壕溝困了他們三年。糧食吃光后,他率軍突圍殺得清軍人仰馬翻,連八旗將領的兒子都被砍死。最后彈盡糧絕,他一把火燒了山寨,全家自焚。清軍記載“賊徒數千,莫不奮臂爭呼,拼死力戰”,而北京的茶館里從此多了句黑話:“又上茅麓山耶?”——專用來形容玩命的事兒。
5.朱舜水:海外孤忠的文化輸出
別人抗清靠刀劍,他靠筆桿子。明亡后七次偷渡日本,求德川幕府出兵幫忙復國。雖然沒搬來救兵,卻成了日本儒學祖師爺,連水戶藩主德川光國都拜他為師。他在日本穿明朝衣冠,死前遺囑墓碑刻“明徵君”,絕不承認清朝。最狠的是,有人勸他寫詩拍安南國王馬屁換活命,他寧可刀架脖子也不跪——文化人的骨頭,比刀還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